淡水河飄惡臭!北市5年18億僅改造河岸挨批 市府:積極監測水質多年

4月中旬,忠孝大橋至中山高速公路附近的淡水河面出現死魚,北市水利處在河面打撈、環保局沿岸撿拾岸邊魚體。圖/北市環保局提供

淡水河水質差、飄惡臭,今年4月中旬還因溶氧偏低造成魚羣集體暴斃。議員發現,北市府規畫5年18億做「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2022年審計處就指出淡水河水質有惡化現象,其中卻無治河川項目,公帑花下去也讓人不敢親近,要求市府提出「還河於民」具體規畫。

環保局水質科長林志芳迴應,淡水河全長逾300公里、遍佈6縣市,流域人口約800萬,臺北市接管率有82%爲國之最,9成污染來源是桃園市、新北市的生活污水,1成爲工業區廢水污染。科長強調,2007年起淡水河脫離重度污染,北市除了5組水質自動監測設備,還會與新北市合作,積極稽查高污染事業,只盼外縣市加速接污水管。

有關淡水河出現死魚事件,水利處表示,接獲通報後即要求廠商迅速動員人力、機具及船隻,並視情況於橋樑墩柱間、排放水路出口等處架設攔污索,避免魚體隨潮汐漂散。以最快速度恢復河面清淨、提供民衆優質河岸觀景及休憩環境。

針對淡水河水質部分,水利處將邀集環保局、衛工處等相關單位研商淡水河水質污染源的監測、污水接管率以及控制作爲,盼改善淡水河水質狀況來避免河面死魚及垃圾出現之情形。至於淤積情形,近5年淡水河疏浚量體總計達3萬2329立方公尺,後續將配合「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案滾動式檢討淡水河河道疏浚頻率。

議員顏若芳表示,副市長李四川日前跨局處討論「臺北市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中興橋下游至高速公路橋)委託規劃工作」,預計5年18億,當中卻沒有關於水質整治的項目。她舉例,高雄愛河2020年落實「還河於民」政策,民衆只要穿着符合規定的救生衣、攜帶水上游具,透過掃描QR Code實名登記後,即可在愛河灣非動力水域遊憩活動區下水遊憩。

但臺北市淡水河陸續有民衆反映「親水纔看得到、聞得到的垃圾、水質和氣味」、「見識到淡水河流域的味道及垃圾,今天特別多又噁心」。顏若芳說,臺北審計處2022年指出淡水河水質有惡化現象,今年4月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值4.8,屬中度污染等級,這樣的水質如何打造全新水岸臺北?

顏若芳提到,2020年李四川擔任高雄市副市長,就曾要求高市水利局清底淤優化水質,難道到了臺北市,就不認爲淡水河也需要清底淤來整治水質嗎?反問「民衆要觀賞的是淡水河還是暴斃的魚羣?未來完工要邀請市長蔣萬安體驗臭氣與魚屍?」

臺北市長蔣萬安3月在市政會議拍板,將推動「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但議員批評5年花18億卻沒改善河川水質項目。圖/北市水利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