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2029前用水無虞

淡海新市鎮3.5萬噸配水池17日啓用,預期可穩定供應淡海新市鎮民生及工商業用水至2029年。(譚宇哲攝)

淡水位處自來水管線末端,枯水期往往是「最早停水、最慢覆水」的缺水區,爲因應淡海新市鎮人口成長,經濟部臺灣自來水公司2007年起配合營建署斥資近20億興建3.5萬噸配水池及管線,可供應淡水、三芝、石門區等北海岸地區19萬4000人口用水,未來不再受到缺水所苦。

北海岸告別缺水之苦

淡海新市鎮3.5萬噸配水池暨淡水營運所辦公廳啓用典禮,17日於淡水區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舉行,由行政院長賴清德、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經濟部長沈榮津及臺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共同主持。

賴清德致詞時勉勵,自來水公司同仁共同完成穩定供給淡海新市鎮未來發展的用水、解決淡水鄉親過去「位處水尾」的困境、支援新市鎮與淡水地區持續發展等三大目標。

賴清德說,政院在前瞻建設編列250餘億元,一方面治水防洪,另方面推動淨水及親水,讓民衆不僅不缺水,還能有親水環境,包含淡海新市鎮3.5萬噸配水池的多項水利工程陸續完工,預計至2031年可爲臺灣新增8億噸、相當4個石門水庫的供水量。

枯水期支援三芝石門

臺水公司供水處處長武經文表示,淡海新市鎮目前人口爲4.9萬人,每日最大需水量約2萬噸,2029年計劃人口預計將增至13萬人,每日最大需水量約7萬噸,3.5噸配水池啓用後,可確保淡海新市鎮至2029年前民生及工商業用水穩定供應。

李四川說,淡海新市鎮3.5萬噸配水池啓用後,可有效調節淡水地區供水,未來如遇停水,也可大幅縮短覆水時間,夏季枯水期也可支援三芝、石門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