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中華民國國籍漂流日本 失去故鄉的臺灣人

他以推理小說在日本文壇初試啼聲,還曾撰寫《火影忍者》電影版劇本。2015年以融合父親真實成長經歷的小說《流》,一舉摘下日本文壇最高榮譽的直木獎,成爲繼邱永漢、陳舜臣後,第三位獲得直木獎的臺灣人。

東山因獲得直木賞,活動範圍變得更廣泛,得獎後月刊《文藝春秋》委託東山,前往臺灣報導2016年1月的臺灣總統大選現場。

這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

東山現在仍有中華民國國籍,使用臺灣護照。雖然過去一次都沒有投過票,但這次選舉左右了臺灣的未來,他希望能投下一票。沒想到,到了臺灣才知道自己無法投票。因爲,即使在臺灣是國民,長期未回國還是會被取消戶籍,喪失投票權。東山渾然未知,成了有國籍卻無法投票的「漂流國民」。

一方面,東山看到最終目標爲臺灣獨立的民進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心情複雜,滿懷感慨。在他發表的觀察紀實中,寫到當他看到支持蔡英文的支持者穿着「講臺語」的T恤時:「在這片土地,臺灣話已經成爲一種符碼。只有能理解這個符碼的人,才被承認是真正的臺灣人。我站在冷雨中,感受到一種無邊的孤獨。」

因爲,東山幾乎不會說臺語。

以「東山彰良」爲筆名的臺籍作家王震緒的小說「流」獲得第153屆直木賞。 記者雷光涵/攝影

東山由大陸出身的外省人父母親帶大,少年時期就離開臺灣,在日本長大成人,對1990年代隨李登輝總統上臺所推行的一連串「臺灣本土化」、「脫離中國」、「強化臺灣認同」的時代脈動潮流絕緣。

如果東山投票,會投給哪個候選人呢?

「因爲被告知不能投票,所以我就沒再多想了。家人支持國民黨,但自己……實在不知道要投誰。我朋友也抱怨沒有可投的對象,因爲藍跟綠都不想投,也有人投給親民黨的宋楚瑜(非民進黨及國民黨的第三位參選人,過去曾爲李登輝心腹)。」

東山應該不會投給民進黨的蔡英文吧。對於外省人家庭出身的人而言,不是喜歡或討厭蔡英文的問題,而是不想投給傾向獨立的民進黨。

不過,東山因《流》的中譯本在臺灣上市造訪臺灣時,與剛就任總統的蔡英文見上一面。負責出版的臺灣出版社社長據說是蔡英文的有力後援者。我問他對蔡英文的印象,他給了一個安全的答案。

「是位很可愛的歐巴桑。我們都喜歡貓,所以聊貓聊得很開心。」

遊離的自我認同

東山關於自我認同的發言,向來十分謹慎。我一開始認爲東山是爲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爭議,纔會採取這種閃避的態度。不過,在與東山多次交談後,我才發現,由於他覺得自己是遊離的個體,不屬於日本人、臺灣人或者中國人這類符號,他內心真的對自我認同感到困惑。

東山說過他對特定的國家或共同體沒有歸屬感。他覺得去臺灣是「回」臺灣,去日本也是「回」日本。

這對失去一半故鄉的漂流者來說很自然。相反的,也可以解釋成他有兩個故鄉,一個是臺灣,一個是日本。

「我在日本生活的時間最長,就這層意義來看日本是我的故鄉。臺灣則是自己體內所流的血液的故鄉。我不曾定義自己是日本人還是臺灣人。我因爲只能站在客觀的立場,說出我生於臺灣,在日本長大。我

想大家也就這樣看待我的身分就可以了……所以當我被問到『身爲臺灣人,您怎麼想?』我是很困惑的。同樣的,被問說『你是日本人嗎?』我也覺得不太對。以此類推這類問題原本就是一種曖昧的狀態,無法明確定義。」

示意圖。圖/pixabay

話雖如此,正是東山這樣的背景,《流》這部傑作,纔有誕生的機會。

閱讀《流》的時候,最初我想起的是中文中的「江湖」兩個字。

爽快的暴力;破天荒的主角;交錯的生死。紮根中國大陸法律之外江湖文化的氣氛,濃厚地發散在《流》的字裡行間。

也許「江湖」的概念不容易說明,但若提到江湖文學的代表,只要聯想到如描寫許多浪人與權力對抗的《水滸傳》;或者描寫劉備等人與結拜兄弟締結誓約的《三國志》,就容易理解多了。那是與國家權力相對的另一個俠義豪傑的時空世界。

以描寫中國故事中活躍於「江湖」人物的內心層面的作家北方謙三,讚美《流》是「二十年難得一見的傑作」,他之所以這麼欣賞這部作品的原因,也許是認爲發現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後繼者也說不定。

東山自身似乎也飄散着一身江湖的「氣勢」。這是現今作家中珍貴少見的無賴、不拘小節。亦即,東山這名出生臺灣的作家本身,就是吸引日本讀者的原因之一。這無庸置疑的,也是東山保留中國大陸DNA的「血統」所催生的氣質。

對於這一點,東山自己也略帶自豪地說:「我很嚮往兄弟的世界。我們家族很重視『義氣』與『俠氣』這類的情感。我父親如此,我也是如此。」

父親那邊的祖父過世後,祖父的朋友曾跟東山說「你爺爺就是那種人」。

「將過世兄弟的小孩接過來自己養,說『不過就是多了雙筷子罷了』。明明不給奶奶買東西的錢,卻寄錢給兄弟的遺孀之類的。也許有誇張的部分,不過有朝一日,我希望能寫下爺爺的這類故事。」

《流》翻譯成中文,在臺灣出版,在臺灣雖然成了話題討論,不過反應卻不像日本那麼熱烈。

「大概賣了兩、三萬本吧。龍應臺的《大江大海1949》聽說賣了20萬本,根本沒得比。」

從東山身上有時會感受到一些「野心」,並非微小的自負,而是器宇恢弘的氣勢。

我認爲,《流》在臺灣的評價未及日本,背後原因可能與臺灣社會的脫中國化氣氛有關。臺灣的總統大選呼喚起的是,讓東山置身事外的感覺吧。也許,東山文學在江湖觀念仍盛行的中國大陸或日本,會比較有讀者市場吧。

東山的作品世界中,描寫的是在黑白兩道縫隙中奮戰的大陸江湖人物的硬蕊故事,作品中貫徹古代中華優良的傳統思維及價值觀。

我想,那就是從中國大陸來到臺灣,再來到日本的王家三代,守護江湖氣概,以文代武縱橫文壇,持續書寫成書的百年漂流史的結晶。

• 本文摘自:《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

• 出版社:遊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19年2月

訂閱我們

電子郵件地址 *

如何稱呼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