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開車出行,從兒童安全座椅“坐”起

道路交通傷害已成爲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第二位傷害死因,伴隨兒童出行方式中乘坐私家車的比例逐漸上升,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已經成爲影響兒童道路交通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10月13日,由生命時報社主辦的《2023兒童道路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舉行,與會專家聚焦兒童安全座椅使用與兒童道路安全開展了深入探討。

調查顯示,在全球,短短90秒就有1名兒童因道路交通傷害而死亡。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生命時報總編輯兼總經理丁文君表示,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然而在我國,交通傷害是兒童青少年的重要致殘致死原因,其實絕大多數兒童交通傷害是可以避免的。預防兒童交通傷害應建立在所有人遵守規則、杜絕違規行爲的基礎上,同時家長還要加強對兒童的監護和安全教育。兒童安全座椅是預防道路交通傷害的重要措施,但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率仍有待提升。爲了提高家庭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2020年10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寫入全國性立法,拉開了兒童乘車安全法治時代的序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出,要提升未成年人關愛服務水平以及加強家庭建設,兒童乘車安全正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範立發言

《報告》指導專家、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範立表示,研究顯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能將嬰兒死亡率降低約70%,1~4歲低齡兒童死亡率降低54%~80%。目前,我國76%的汽車沒有安裝兒童安全座椅,40%的家長曾讓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43%的家長選擇在乘車時抱着兒童,還有10%的家長認爲安全氣囊能有效保護兒童。即便使用了兒童安全座椅,不少家庭也存在誤區。比如,首次安裝時僅有49%的家長是按照說明書自行學習安裝的;在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時,16.6%的家長不確定是否正確使用;在使用過兒童安全座椅的家庭中,6.7%的家長曾將兒童安全座椅安裝在副駕駛位置,24.9%的家長沒有檢查過兒童安全座椅安裝的是否牢固,43.6%的家長沒有檢查過兒童安全帶是否緊固,44.6%的家長不瞭解不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能存在的隱患。

應急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周虹發言

應急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周虹認爲:“兒童道路安全,再小心也不過分。雖然兒童安全座椅不能預防車輛發生碰撞,卻能減輕交通事故的後果。因爲兒童安全座椅能將未成年人固定在一個位置,防止其與汽車內部發生碰撞或被完全彈射至車外,兒童安全座椅還能將碰撞產生的力分散至未成年人身體最結實的部位。通過多項測試和研究也發現,兒童安全座椅確實能成爲交通事故中的‘救命椅’。”

範立提醒,家長要根據兒童生長髮育的不同階段,配置適宜的兒童安全座椅。所有嬰兒都應乘坐後向式安全座椅,直到1歲以及體重達到18公斤。當嬰兒不再適合後向式兒童座椅時,即達到1歲和18公斤,就應該使用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了。目前,市場上兒童安全座椅的約束系統一般都是五點式的,即肩部兩個點,臀部兩個點,還有一個點在兩腿之間,這樣可以把能量分散到儘可能多的身體區域。當兒童達到4歲以及36公斤時,就應該使用兒童增高座椅。它的作用是將兒童墊高,使肩帶剛好通過兒童肩部中點,而腰帶則剛好通過大腿上部。當兒童長到8歲或身高達到1.45米以後,就可以使用成人安全帶了。

兒童安全沒有“如果”和“萬一”,我國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情況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低位,但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正在從我國發達地區向全國範圍鋪開。隨着2021年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呼籲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2021年至2022年,我國兒童安全座椅配備率取得了25%的增長幅度,更大範圍保護了兒童乘客的安全。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對提升家長配置兒童安全座椅來保護乘車安全的意識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擁有”並不等於“使用”和“正確使用”。因此,將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和“正確使用”及“法律責任”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兒童乘車安全。

兒童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兒童的平安成長牽動着無數人的心,希望更多人的心中都能撒下“交通安全的種子”,共同守護兒童安全出行。(張冕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