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拉歌》重返雲門 布拉瑞揚率13位舞者唱自己的歌
▲布拉瑞揚趁彩排空檔說明《拉歌》的創作概念。(圖/記者顏賽芬攝,下同)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13位前一天從臺東拔車上臺北的年輕舞者,在淡水雲門劇場招牌的玻璃綠幕前拉筋、熱身,布拉瑞揚拿着麥克風坐在觀衆席指揮若定,李建常左右奔走,下指令調整燈光……他們在爲10日至12日的臺北首演做準備,這是布拉瑞揚在離開雲門之後,第一次回到這個啓發他的舞臺,他說,近鄉情怯。
「回到原點」似乎成爲布拉瑞揚2015年的關鍵字,從農曆年前奇蹟似地找到臺東糖廠作爲舞團基地,讓家鄉的孩子能夠在家跳舞,不必跟他一樣離鄉追夢,所以他公開徵選舞者,最後選了13位來自各地、或資深、或年輕的舞者。他們花了4個月的時間在臺東排練,一路跳到臺南、臺北,接下來要去加拿大。
而舞作《拉歌》也是他回到臺東之後,重新思考舞蹈與音樂之間的原始關係,「我覺得好像回到臺東之後,頭腦需要轉化,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琢磨,從他們(13位舞者)身上看到很多東西,例如重新去思考身體跟聲音之間的關係,我後來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最簡單的走路開始?」
《拉歌》的最後一段表演,正是舞者在舞臺上「走路」,一邊走路、一邊唱着族裡的歌。布拉瑞揚說,「那些其實都是他們的創作,一邊走路,旋律就出來了。」他相信,或許多花一點時間走路,就能如同祖先哼唱工作歌、傳統歌一樣,自然而然地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歌。
布拉瑞揚說,在排練的時候他不示範動作,他喜歡這羣未經細琢卻真誠自在的舞者擺動身體的樣子,「在練習過程當中,我看到了以前我沒看到的身體,看到的不一樣的美麗。」他也坦言,若以國際專業舞蹈的眼光來看,這些身體可能不夠到位,但是每個舞、每首歌,都是由舞者自身的故事出發,能打動人。
演出日期與時間07.10(五) 20:00(因颱風取消)07.11(六) 14:00、18:00 07.12(日) 14:00(18:00-20:00《拉歌》錄影,特別開放舞迷參訪舞團工作,名額僅限150位)
▲▼《拉歌》把舞蹈迴歸到最原始的走路,後頭是雲門劇場招牌的玻璃綠幕。
▼舞者素琳唱着族語歌,旅外的她想家的時候就唱歌,「我的歌聲在哪裡,部落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