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學生同“造”一顆星,斷牆邊上起實踐課......| 一週校園新鮮事

叮咚!一週校園新鮮事來了!

這一週,京城校園又發生了哪些有趣又有料的事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大中小學生同“造”一顆星

4月19日,“豐臺少年 傳郵夢想” 2024年豐臺區教育系統慶祝中國航天日活動舉辦。活動現場,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與北京郵電大學達成合作,共同開展基於微納衛星研製的項目式課程。此舉也開創了國內校外教育單位與高校基於綜合性課程聯合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先河。這也意味着,“豐臺少年三號衛星”將由大中小學生聯手研製。

“該課程採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在真實的航天工程情境下,完成真實的航天工程項目——設計並製作一顆微納衛星,真實發射進入太空,繼而進行衛星通信實驗研究及衛星應用活動。”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教師王英在現場介紹了課程的具體情況。她表示學生們將分成五個項目組,每組包括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學生,在團隊中,大學生具有學生和助教的雙重身份,是項目負責人,負責本組項目的組織和管理工作;高中生是項目的實施主體,初中生則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問題解決,參與科學探究過程;小學生在項目中主要負責完成測試和應用內容,以引導培養其創新思維方式爲主。這種大中小學生協作的模式能夠突破傳統年齡分組的學習限制,爲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爲多邊互動和多樣交流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國內尚無先例。

據悉,2011年豐臺區啓動“豐臺少年衛星”計劃,豐臺少年一號衛星於2016 年 11 月10 日搭載升空,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顆由中學生參與研製的衛星。2022年12月9日豐臺少年二號衛星搭載升空。如今,兩顆衛星仍然在正常工作,服務於全國青少年以及無線電愛好者的應用與學習。豐臺少年三號衛星研製也於活動當天正式啓動,具體升空時間待定。

洪水沖垮的斷牆邊上起實踐課

眼前的碎石、淤泥、渣土,無聲地訴說着曾經那場洪水的肆虐。近日,在門頭溝區靈溪中小學生態教育基地倒塌的圍牆下,新橋路中學地理教師李甜甜正在給學生們上一堂特殊的地理課。

在一面被洪水沖垮倒塌的圍牆下,學生們正在用實驗設備測算風向,記錄溫度溼度。通過實地勘測,學生們根據洪水留下的痕跡,探尋它的破壞“軌跡”。

“根據西高東低的地勢,我建議將東西牆加固。以實體牆和窗格交錯的方式,減緩風或者洪水對牆體的衝擊。”“我建議在西牆外側設計排水溝,小雨時通過排水渠排水,大雨時,流水可以通過窗格泄洪。”學生們互相討論,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自去年洪水發生後,門頭溝區教委開展以災後重建爲主題的“柴扉計劃”跨學科主題學習,推動全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守護家園。

“這節課以地理學科爲主,融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學生們需要全方位實地考察調研周邊地形地貌,爲基地重建設計新的圍牆建造施工方案。”授課教師李甜甜介紹,爲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備課中,她翻閱了大量關於洪水的新聞報道、學科文獻資料,和物理、科學教師一起設計學習內容,在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融入抗洪故事,加入“家國”元素,讓這節課上得既專業又生動,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讓學生從這一課中有所收穫。

小學勞動課搬進萬畝梨園

4月12日,“素養導向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北京市小學勞動課程區域聯動教學研討會暨房山、燕山聯合教研活動在房山區琉璃河鎮窯上中心小學校外勞動基地舉行。此次聯合教研活動將課堂及研修搬到課外勞動基地、搬進萬畝梨園,是跨區域聯動教研的一次新探索,也是教研模式轉型的一次新嘗試。

“同學們的家裡有梨凳嗎?”“梨農一般在什麼場景中使用梨凳?”“對比普通梯子,梨凳在造型中有哪些特別之處?”活動中,窯上中心小學王超、首師附房山小學馮文靜、燕山東風小學陳月梅三位老師帶來現場課“製作梨凳模型”“裰繡-梨花”“絨花-梨花”。在“製作梨凳模型”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動手製作、攀爬體驗等,在梨園中爲學生上了一節生動的勞動實踐課。

據介紹,“家鄉的梨凳”主題活動是窯上中心小學在2022版“勞動課程標準”頒佈後,爲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落實勞動教育而打造的“梨”主題校本課程中田園創意板塊教學內容。本主題源於師生課間的一次聊天。有一次,學生談起週末幫家長整修梨凳,勞動教師敏銳地抓住這一來源於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發出4課時主題活動。“製作梨凳模型”正是其中的第三課時,以真實的梨凳爲研究對象,解鎖更科學的綁接方法。課堂中,學生“爬”梨凳,感受梨凳的功能和“穩”的特點,體悟家鄉人民的勞動智慧。在理解爲何採取綁接方法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線繩動手體驗梨凳的綁接走線方法。

朝陽區中小學春季田徑運動會開賽

4月20日,爲期2天的“雙奧朝陽”朝陽區第六十四屆中小學春季田徑運動會在朝陽體育中心開幕。本屆運動會由朝陽區教委、朝陽區體育局聯合主辦,朝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據悉,朝陽區共108所學校、1800名中小學生參加比賽,規模爲歷屆最大,項目設置也爲歷屆最多,共計94個單項比賽。

本屆運動會首次邀請了14位世界冠軍出席併爲其頒發首席顧問專家聘書,助力青少年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拓寬體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多樣化路徑。

感恩成人禮 莊嚴又暖心

“在十八歲之際,面向國旗,莊嚴宣誓……”4月17日,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蘋果園中學高三年級舉行“十八而志 青春逐夢”十八歲成人禮。在成人禮上,全體高三學生舉起右手,握緊拳頭,用最洪亮的聲音莊嚴宣誓。踏上紅毯,接過憲法,十八歲的高三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邁着自信、堅毅的步伐走過成人門。

儀式上,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蘋果園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吳學安做了題爲“以哲學三問,做最好的自己”的成人禮致辭,分別從“知道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怎麼去”三個方面,勉勵高三學子:“去承擔自己的成長的責任、去承擔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去承擔對父母和老師的責任與感恩。”

活動現場,老師們雙手手掌落在學生的肩上,三次拍肩,一下重過一下。通過三拍肩的方式向學生囑託責任與希望。隨後,全體高三學生行敬師禮,感念師恩。家長與學生們互換信件,用一筆一劃書寫十八年來的點點滴滴。在感恩儀式環節,學子們深深地向父母、家人三鞠躬,拜謝父母生養育。

種植中草藥 探索中醫藥文化

近日,在大興區採育鎮第三中心小學的實踐創新園內,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草藥種植活動正在火熱展開。此次活動是“中草藥進校園”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實際參與中草藥的培育過程,直觀、深入地掌握和學習中草藥的相關知識。

爲了讓活動更具專業性和教育性,學校特地邀請了平地中草藥科普基地的專家組前來指導。專家們爲學生們詳細講解了中草藥的功效、適宜的種植時間、土壤要求以及種植技術等知識,並親自帶領學生將一粒粒中草藥種子栽種在實踐勞動園中。在老師和專家的悉心引導下,學生們親手栽下一棵棵中草藥幼苗。他們滿懷激情地挖土、播種、灌溉,每個人的臉龐都閃耀着對知識的渴求與對勞動的深情。此次種植的中草藥種類繁多,包括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草藥。

策劃:張秋穎 婁雪 蘇珊 楊旭 付磊 王小艾

編輯:張秋穎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