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技神山 TBMC募資逾百億

政府將複製臺積電模式,打造生技專業代工版的臺積電,生技產業有望成下一座護國神山。圖/本報資料照片

TBMC經營策略規劃

國發基金點火,將複製臺積電模式打造「生技業」版護國神山,挑戰全球千億美元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機。今年5月成立的國家級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將進行A輪募資,目標至少45億元,以爭取國際生技公司委託代工製造,並鎖定核酸(例mRNA)、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三類藥物優先製造,股票公開發行最快後年啓動。

官員說,政府將複製臺積電模式,打造TBMC成爲生技專業代工的臺積電,建立臺灣防疫戰備能力。

TBMC1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選出六席董事、一席監事,董事包括國發基金二席代表(國發基金執秘蘇來守、經濟部技術司戴建丞)、美國策略性投資人美國韌力公司(National Resilience)二席(副董楊育民、執行長辛格維(Rahul Singhvi)、耀華玻璃法人代表(中研院長廖俊智)、工研院旗下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法人代表(瞿志豪)等六人。

TBMC今天將召開首次董事會選任董事長,政府高層決由瞿志豪續任,並聘任生技公司執行長吳宗勳出任TBMC執行長,資金規模擴大後會遴選指標性人物帶領TBMC,據悉政府已有口袋名單,大選後較明朗化。

TBMC實收資本額34.4億元(含技術股),在團隊到位和主要合作伙伴簽約後,A輪募資即將啓動,每股約20元,對象含國內外投資人。B輪募資需有國外營收後才啓動,總募資超過百億元,公司未大幅獲利前還有C輪募資;股票公開發行最快預計後年。此外,初期先從美國韌力公司引進核酸藥物技術授權給TBMC生產,TBMC選定最優先代工三大產品方向,包括核酸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大前提是國內業者沒有生產、不和國內廠商搶客戶。至於國內業者有觸及的蛋白質藥物,若國際客戶下單,仍會有製程開發及少量生產。

TBMC將承租南港生技園區廠房建置製程開發實驗室,明年底前運作;另承租竹北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一半空間建置GMP廠房,明年首季進駐蓋廠,計劃2025年申請TFDA(臺灣食藥署)廠房查覈,2026年申請美國FDA(食藥局)查覈。董事會開完後人才逐批進駐,包括生技中心30人,工研院生醫所也有20位技術研發人才移撥,明年底前全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