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空間站技術驗證階段決勝之戰

今日社評

57年前的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打破了超級大國核壟斷核訛詐。18年前的10月16日,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航天楊利偉完成在軌運行返回祖國大地,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今年10月16日,神舟再飛天,踏上新徵程。不同的10月16日,記錄着同樣的精神――一代代中國人不懼威脅、直面挑戰,我們接續努力、奮進前行。

10月16日凌晨,頭頂大漠月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點火升空。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入駐天和核心艙,開啓爲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駐留,中國空間站也開啓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相關報道見03版)

皎潔月光映襯下,長征火箭點火起飛十分浪漫。無數觀衆守候電視機前,爲發射成功而心潮澎湃。“浪漫”背後是中國航天的新常態――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一個月後,神舟十三號接續飛往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迎來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短短4個月,兩送神舟飛天,這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而這只是開始,今後“一年兩次發射”將成爲常態,2022年將有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踏上太空之旅。

中國航天永不止步,神舟十三號將實現多個“首次”,其中包括女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太空教師”王亞平帶着孩子們的美好祝福二度出征,將爲大家帶來“太空授課”第二講。出發前,王亞平發佈了一條朋友圈,寫着“出差半年”,“輕鬆”背後是三位中國航天員肩負的艱鉅任務

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建設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中國空間站任務分爲關鍵技術驗證、組裝建造和運營三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將在軌驗證空間站推進劑補加、再生生保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7大關鍵技術。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意義重大。作爲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將完成空間站任務標準載人飛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軌驗證。神舟十三號任務作爲收官之戰,將爲實施空間站組裝建造和未來長期運營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太空飛行6個月絕不“輕鬆”,事實上是對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巨大挑戰。在軌駐留期間,航天員需同時管理天和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形成的組合體,還要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以及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飛行時間大大延長、特殊環境、任務量增加等因素相互作用,航天員心血管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等失重生理效應將更加明顯,航天員出現身體不適問題應急醫學問題的概率會增高。在軌飛行6個月,對三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及技術能力,都將是一場嚴峻考驗

打贏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神舟十三號已做好充分準備。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情況,神舟十三號任務採取了針對性措施,制訂了約4800餘條預案,並進行了驗證和演練。針對極端情況,神舟十三號任務也進行了應急救生準備。另外,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同時,神舟十四號已完成發射前的全部工作,進入應急發射待命狀態。面對艱鉅複雜的空間站各項任務,中國航天人必將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堅決打好這場關鍵之戰。

10月16日,已成爲一個特殊紀念日。57年前的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維護了世界和平人類安全。18年前的10月16日,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在軌運行14圈後,於當日返回祖國大地,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今年10月16日,神舟再飛天,踏上新徵程。

不同的10月16日,記錄着同樣的精神――一代代中國人不懼威脅、直面挑戰,我們接續努力、奮進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