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國協峰會的法語色彩

(圖/新華社)

因COVID-19疫情影響延宕兩年的第26屆大英國協政府首長會議(CHOGM),於6月下旬在東非國家盧安達舉行,這是大英國協最年輕的會員國首次舉辦這項會議。

盧安達與其他國協成員國最大的不同,不僅在於她從未是英國殖民地,同時還是說法語爲主的國家,然而在13年前成爲會員國後,卻能夠召開這次峰會,且正逢英國女王登基70週年(Platinum Jubilee),因此格外受到重視。

國協是大英帝國的延續,而英國在過去幾十年影響力式微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儘管有許多前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後紛紛放棄奉伊莉莎白女王爲國家元首,改奉共和,包括去年才做出這項決定的巴貝多。而在今年女王就職70週年的慶典中,國協其他53個成員同時在首都施放煙火慶祝,意味着儘管英國從歐盟退羣,但在自己創建的羣組中,仍是享有最高領導地位的版主。

或許是受到盧安達主辦國協峰會的激勵,非洲兩個法語國家多哥和加彭,選擇在今年峰會期間加入國協,讓這國跨區域的國際組織成員增加到56個。

盧安達的賈加美(Paul Kagame)總統長期流亡在說英語的鄰國烏干達,以及因盧安達內戰中,法國偏袒執政的胡圖族政府對少數圖西族進行的種族滅絕,造成兩國關係緊張,這兩項因素或許能夠解釋爲何盧安達在2009年加入大英國協,但長期與法國關係友好的多哥與加彭選擇加入國協就令人感到意外。

東南非的前葡萄牙殖民地莫三比克,因鄰國皆爲英語國家,因而決定加入這些鄰國所屬的大英國協。然而,鄰近加彭的都是法語國家,而多哥雖有一鄰國是前英國殖民地的迦納,但其餘都是法語國家,且這兩個國家的統治家族長期與法國關係友好,爲何會做出這項決定?

根據多哥外長的說法,加入大英國協將可進入總人口超過20億的消費市場、取得發展項目的資金,及增加國內熱衷英語學習者的教育機會。多哥亟欲擴展其外交、政治和經濟的網路,且想要和英語系國家發展更密切的關係。對多哥的國內政治而言,加入國協可平衡法國的影響力,也普遍受到一般民衆歡迎,因爲不少多哥人認爲法國是該國經濟不振的主要因素。

至於加彭的會員國資格,該國總統認爲這是一個創造歷史的時刻,因爲在獨立62年後,加彭已預備好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這將提供該國在經濟、外交及文化層面無窮的機會。加彭和多哥是兩個法語非洲最著名的家族政治,加彭的納幸貝父子和及多哥的邦戈父子各自統治這兩國長達55年,雖也有多黨的選舉,但徒有民主的形式,而非具內涵的自由民主。

成爲國協會員的資格包括:申請國必須對民主政治及包括自由公平選舉、具代表性的民意機構、法治和司法獨立等民主程序予以尊重,及包括公務人員的完善訓練和政府財政透明,以及人權、言論自由和機會平等的保障等善治的承諾。既有的會員國中,曾有辛巴威因爲未能符合這些條件,被迫停權,後來她選擇主動退出。如果主導國協的英國真正在意這些民主條件,就不應接受威權國家盧安達主辦峰會,更該確定兩個家族政治的多哥和加彭必須先展現自由民主方面的進展,才能成爲會員。然而,在全球影響力降低的情況下,倫敦仍然懷念昔日的光榮,因此只要有國家願意加入,這些條件就束諸高閣。現實主義是英國政治外交的傳統,因此有雙重標準的出現,就不足爲奇。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