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兒媳鬧離婚,原因曝光:2個人的牀,怎麼能睡6個人!

10年前,朱之文第一次站在《我是大明星》的舞臺上,彼時的他可能根本沒想到:

未來10年,他那個深藏山東農村的家,會屢屢成爲互聯網上的焦點。

他的一舉一動,乃至家人、家事,也將頻頻登上熱搜。

最近,朱家的一樁婚事,就又成了人們口中的新一輪談資。

朱之文的兒媳婦陳亞男發文稱,已經和丈夫朱單偉離婚。

而離婚原因,先是含糊其辭地說是因爲“家事處理不當,雙方有分歧”,自己還一直在承受網絡暴力。

她”想解決”,卻遭遇各種阻力。

之後更是稱自己被”綁架”:

車子被裝定位,被跟蹤,被歹徒持刀相逼。

嘴裡被塞襪子,還被人強行按進車裡被強行帶走。

字裡行間,無盡委屈。

另一方面,她還不斷地對公公朱之文發出質問。

幾句話,把朱之文推上了“不管兒媳”“不幫兒媳澄清”的位置。

最後,表示是朱家先提出離婚的,自己同意。

並自願退還朱家贈予的所有財物,包括房、車、彩禮、首飾。

幾段自述,陳亞楠聲淚俱下地向網友擺明,自己纔是這段婚姻中的弱者。

希望自己“坦誠”揭露事實的真相,能夠換來公衆的體諒和同情。

前天,她還委託母親連夜將彩禮、房子、金條等全部歸還給朱家。

可她沒想到,自己如此的聲淚俱下,卻沒人買賬。

而是一邊倒地對她指責謾罵。

評論區充斥着各種難聽的話。

這個現象實在是有些耐人尋味。

人們總是熱衷於看“陳世美”“潘金蓮”式的戲碼,習慣對負心者一窩蜂進行私德審判。

但,這場婚姻的鬧劇,一味地罵女方,並非最大的意義。

這其中有太多的細節,被人們忽略了太久。

很多禍端,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埋下。

其實這兩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具備法律效力

一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婚禮舉行的時候,陳亞楠才22歲。

而新郎朱單偉,纔剛剛19歲。

根本就沒到法定結婚年齡。

但即便二人還無法登記,朱家還是隆重地舉辦了婚禮。

按照很多地方的風俗,儀式有了,彩禮給了,親朋好友也隨過禮吃過席了,那這樁婚事就是板上釘釘了。

結婚證領沒領,並不重要。

這還有一個專用名詞:事實婚姻。

聽起來合情合理,但,這合法嗎?

“法外狂徒”羅翔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農村,有個男人和老婆生活10年了,且還有2個孩子。

全村人都知道他們是夫妻,但這兩人,住在一起10年都還沒去領證。

男人進城打工,業績蒸蒸日上,被董事長看上,招做女婿。

“原配”氣得去法院訴訟,才知道,他們的婚姻,根本就沒有法律效力。

其實這種只結婚不領證的婚姻,在我們身邊真的不算罕見。

但真相是:

對於這種所謂的事實婚姻,我國婚姻法從1994年之後,就不承認了。

即使這兩人已經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經濟、生活都捆綁在了一起,甚至子女都有了。

可一旦婚姻中出現需要上到法院的問題,比如財產分割,這種關係只能定義爲“同居關係”而已,得到的結果,就只是解除這層關係罷了。

你以爲的配偶,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你的配偶。

反觀朱單偉和陳亞男,兩人認識的時間也不長。

瞭解也不夠多,就匆匆訂婚、結婚了。

兩個年輕人,如果真的對婚姻抱着慎重的態度,大可以相處久一些。

朱單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也不過兩三年而已,幾年的戀愛,真不算漫長。

但是既然雙方決定如此,就只能說各有所圖。

朱之文曾在採訪中坦言,兒子朱單偉不夠成熟,最希望他儘快娶位好媳婦,能夠在生活中引導他,這樣自己也好放心。

而陳亞男也承認,自己看中朱單偉,是因爲家世。

這正應了那句話:成年人只看利弊。

可當雙方一拍兩散,陳亞男已經得到了想要的名和利,徒留朱單偉一地雞毛。

所以在“吃瓜”之餘,你還要從這件事中看清楚一個事實:

在婚姻中,感情是最不能豪賭的東西。

當一個人試圖用事實婚姻說服你時,也許ta早就爲自己想好了退路。

能給你保障的永遠不是愛情,也不是什麼“風俗”,而是婚姻法。

兩個人的牀上,永遠擠不下6個人

這件事最奇葩的一點,就是朱單偉在這樁婚姻中的地位了。

除了婚禮,以及婚後在陳亞男的直播間露過一段時候面,朱單偉的存在感很低。

結婚後,陳亞楠拍的短視頻,總拉着公公朱之文出鏡。

偶爾回朱家,就是拿出手機拍攝或者直播公公婆婆的日常。

朱之文參加活動,她也是跟在後面全程直播。

乃至於兩人鬧離婚,也好像只是陳亞楠和雙方父母的事。

兩邊溝通的幾個回合:

最開始出現婚姻危機,陳亞男便帶着父母,去拜訪了公婆。

雙方沒談出個所以然,而朱單偉,全程都沒露面。

隨後在陳亞男確認解除婚約的公開信中,對朱單偉也只一句:於他是姐姐對弟弟般的牽掛和不捨。

將很多問題都拋給了朱之文:

“網上很多人罵我,外人不明白我們家的事,爸爸您也不清楚嗎?”

“我一直在隱忍,爲什麼您不幫我澄清事實?”

就連陳亞男的叔叔,也專門開了直播插手侄女的事。

小兩口解決問題,誰都來七嘴八舌一句。

可主人公之一朱單偉,全程透明。

朱之文對陳亞男的“七問”裡有句話說得好:

“你們兩個人的事,爲什麼要給我寫信,我一個公公能說什麼呢?”

很多人的婚姻一團亂麻,就是因爲其中牽扯進來的人太多。

日常生活,父母干涉;出了問題,父母出面解決。

明明是兩個人的牀,卻硬生生地擠了6個人。

可是經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

習慣於被父母庇護,有爛攤子就趕緊縮到父母的身後逃避,這樣的人,只是在年齡上算個成年人,而心理上還是個巨嬰。

不禁想起何猷君求婚奚夢瑤時的情景。

在給奚夢瑤戴戒指的身後,他竟然大喊:

“媽!戴哪隻手?”

要知道,你所要共度餘生的,是你身邊的這個人,不是你的父母,更不是七大姑八大姨。

所以有些事情,只應該你們兩個人解決。

婚姻中,每個父母都應該懂得退出。

每個孩子,也都要學會獨立。

同頻的人才能同行,不同頻只能漸行漸遠

陳亞男一直都很”聰明”。

在和朱單偉結婚之前,她是一名護士,月薪也僅有幾千。

結婚後,便辭去了工作,火速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以“大衣哥兒媳婦”爲名。

朱之文的名氣,不出所料地帶給她非常大的熱度,大批人都來關注她,就是爲了看一看朱家花重金取來的媳婦。

而她也非常會來事,經常會上傳一些公婆家的日常生活。

我看過陳亞男的短視頻,說實話,質量挺一般的。

發佈的跳舞視頻,就是對着手機僵硬地做出這些動作而已。

但這並不妨礙400多萬粉絲被吸引而來。

有了粉絲基礎之後,陳亞男便開始直播帶貨了。

業績也很不錯,僅11月一個月,銷售額就接近900萬。

最近還簽約了MCN公司,帶貨的坑位費,一小時3萬。

這些都能夠說明,陳亞男是一個非常懂得借勢的人。

而她和朱單偉,其實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朱之文成名之時,朱單偉還在上初中。

突如其來的“星二代”光環,讓這個農家孩子原本單純的想法突然變了質。

在學校花錢大手大腳,時間全部都用來打遊戲。

在一次採訪中,他直言:

“上學的時候煩得慌,不想上。咱家都這麼有錢了,學習有啥用。”

於是,14歲的時候,他就輟了學,在家裡除了打遊戲就是看電視,飯都不願意吃。

朱之文想給他請家教,然而連請兩位,老師都不願意去教。

後來無奈託關係給朱單偉找學校,接連換了幾所學校,都不願意收他。

所以說,這些年朱單偉幾乎是玩着長大的。

採訪中朱之文也說過:

“兒子在家種地也可以,找個通情達理的媳婦,過完這輩子就行。”

話裡話外都是對孩子現狀的妥協,這樣養出的,勢必是一個安於現狀的孩子。

但陳亞男不同。

先不論對錯,就單憑她能做到帶貨、簽約MCN的地步,就說明她是一個有着明確目標,且敢於嘗試、願意付出的人。

最初她對直播並不熟悉,磕磕絆絆,被人笑太尷尬。

但她堅持做了下去。

而反觀朱單偉,每次出鏡都很木訥,不說話,沒激情,到最後直接就放棄了。

即便陳亞男當初真的看上了朱單偉的憨厚實在,但當她一直在往前走的時候,朱單偉卻在躺平,陳亞男對他的看法有所變化也是很正常的。

畢竟不能並肩同路的人,真的只能漸行漸遠。

好的關係,需同頻而行,婚姻最是。

沒有人願意一直向下兼容,沒有人甘心一直向上仰望。

沒有人能夠一直原地等待,也沒有人能一直小跑追趕。

兩個人進步的速度一樣,成長的快慢相當,才能一起前進,互相成就。

否則,那些你怎麼也追不上的人,和那些怎麼也趕不上你的人,只能散落在天涯。

這世界很多因果,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一段關係的破裂,一定是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了伏筆。

如今,這場婚姻的破碎,是兩個人的悲哀,但又何嘗不是朱之文的悲哀呢。

朱之文走紅10年,生活簡單,除了演出,就是做公益,爲村裡捐款,修路。

但是有無數人,猶如螞蟥一樣,正附在他的身上吸血。

在他家門口,一年到頭蹲滿了拿手機拍他的人,有人就靠拍朱之文的私人生活,月入9萬。

拍不到,還要踹門。

村裡人,也沒人記得他的好。

給村裡修路,村民並不領情

而是說:“修路算什麼,他要給每人一萬塊錢,一人買輛小汽車,纔算好。”

這些年,記憶中只要看到關於朱之文的消息,都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可他自己呢?

從不拒絕,從不劃清界限,而是不斷地妥協忍讓,才讓很多人愈發放肆。

你若好到無所保留,別人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別人對你的態度,其實都是你自己允許的。

如果朱之文在樸實中能帶一點鋒芒,也許這樁以圖利爲目的的“結婚”又“離婚”鬧劇,就根本不會發生

就像仙人掌,身上長刺並不是爲了攻擊別人。

而是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