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中企,美參院委員會將黑手伸向生物科技領域

當地時間3月6日,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以11票對1票通過一項立法草案,該法案以所謂“國家安全”爲由,限制美國聯邦機構與華大基因、藥明康德等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往來。相關中企6日駁斥指控,美國業界聲音批評認爲,以如此手段試圖“剝離”中國公司反而會傷害美國。

該草案聲稱,其目的是爲了防止外國對手企業“竊取”數百萬美國民衆的個人健康和基因信息。根據草案規定,美國聯邦機構將被禁止與華大基因、華大製造、Complete Genomics、藥明康德及其關聯公司等被認爲“令人擔憂”的生物科技公司,甚至是使用其設備和服務的其他公司簽訂合同。

該委員會預期,法案會獲美國國會參衆兩院支持通過。不過,路透社在報道中提到,距離這份草案成爲法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間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目前尚不清楚該法案何時提交參議院進行表決。

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蘭德·保羅投下唯一一枚“反對票”。據路透社6日報道,他認爲那些參議員們是在“利用對中國的憤怒,爲他們特定的州做一些狹隘的保護主義事情”,並對該法案可能對美國公司的生物科技產品供應鏈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

例如,彭博社提到,藥明康德約66%的收入來自美國市場,該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它與全球最大的20家制藥公司都有合作,其許多客戶都生產美國政府醫療保險計劃(如Medicare和Medicaid)批量採購的藥品。

上述企業嚴詞否認該委員會的指控。藥明康德6日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該公司不收集基因數據,草案“依賴於誤導性的指控和不準確的斷言,在沒有正當程序的情況下,對我司提出了先發制人和不合理的禁令”。“我們堅信,藥明康德在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華大集團方面此前也迴應稱,該公司“只爲美國的機構和企業客戶提供研究服務”,“無法訪問美國人的個人數據”。華大集團表示,其“完全支持保護個人數據”,但美方有關法案“不會實現這一目標,反而會限制競爭,提高醫療成本並限制對技術的獲取”,並“把華大集團趕出美國市場”。

這並非美國立法者首次對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發難。今年1月,美國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人邁克·加拉格爾提出了一項類似的配套法案,目前亦在推進中。該草案“點名”華大基因、藥明康德等,一度造成國內藥明系及CRO板塊的大跌。

路透社稱,此前,藥明康德和華大基因要求把公司名字從該法案中刪除,但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提出的法案仍然直接提到了這些公司。不過,該委員會也對該法案進行了一些修改,將不追究先前已經存在的合同和協議。

藥明康德6日聲明說,在未來數月中,上述草案將繼續經歷在參議院的立法過程。該公司將與諮詢顧問協力,繼續與參與草案以及正在進行的美國衆議院相應法案立法過程的相關方進行交流和對話,草案的內容仍有待進一步審議並可能變更。

美國Axios新聞網分析認爲,這些草案的出現表明,美國國會的對華強硬立場正從國家安全問題蔓延到生物科技領域,不過要將這些中國企業從美國製藥商的供應鏈中剝離既困難又不經濟。美國業內聲音警告,法案中含糊的措辭和過於寬泛的條款可能會將讓過多公司捲入,並可能擾亂美國企業的醫藥研發工作。

美聯社早些時候的報道也提到,對於美國個別政客提出“生物安全議案”,美國國內有許多批評聲音,認爲將中國公司拒之門外只會傷害美國,阻礙可能帶來更大利益的進步。

美國瓦薩爾學院專門研究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助理教授阿比蓋爾·科普林(Abigail Coplin)表示,“在生物科技領域,不能通過隔離他人來保持競爭力”。她擔心,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會過於沉迷於這項技術的軍事應用,而付出的代價則是阻礙治癒疾病和養活世界人口的努力。

全世界最大的生物技術貿易協會——美國全球生物技術工業組織(BIO)首席執行官雷切爾·金(Rachel King)在給提出該法案的參議員的一封信中說,這項立法將“對藥物開發供應鏈造成難以言表的損害,無論是對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治療方法,還是對正在醞釀數十年的開發管線”。

美方拿對華合作炒作對基因數據安全的擔憂並不新鮮。2023年3月,美國商務部將新的中國實體加入所謂貿易“黑名單”,包括華大基因下屬機構和部分雲計算公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時表示,這是美國捏造藉口、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個例證。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尊重基本事實,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停止濫用各種藉口無理打壓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待遇。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本國企業正當合法權益,支持中國企業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本文源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