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發展大嵙崁地域遊 串聯北橫之美

桃園市政府跨局處執行大嵙崁整體發展計劃,保留及打造農業、文化、生態以及旅遊亮點。(桃園市水務局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桃園市政府執行大嵙崁整體發展計劃,9日舉辦地方說明會,市長鄭文燦指出,大溪地區擁有歷史人文與自然環境及特色產業資源,發展出以生態休閒、文化歷史與觀光服務爲主的地方城鎮,希望成功經驗持續推廣,串聯大嵙崁地域現有交通、景點及節慶,打造「大嵙崁地域旅遊」,串聯北橫國家風景區,打造完整的旅遊帶。

大嵙崁整體發展計劃包含大漢溪流域兩岸的埔頂水資中心舊址活化計劃、瑞興溼地公園、大嵙崁地質公園、崁津部落生活圈、大嵙崁生態探索計劃以及大嵙崁清淤輸送系統等6項計劃。

鄭文燦說,大嵙崁計劃是結合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綜合性計劃,有不同的生態公園、休閒農業區以及居民聚落,市府築了堤岸及防汛道路,也要完成中莊吊橋,近期也有21公頃的瑞興溼地公園每天可處理1萬噸水,也要建立埔頂的運動場。另外,山豬湖第二期會發展成爲大嵙崁地質公園,這幾個計劃會在今年底及明年初陸續完工啓用。

水務局則說,位於大漢溪左岸228公頃的三坑新生浮覆地,包含龍潭區的河川底和大溪區的下崁兩地區,將發展成爲大嵙崁生態探索公園,此區擁有自然農村樣貌,未來將以低擾動、低密度開發推動創新農業,以發展生態探索、打造地域品牌、促進環境永續爲目標,預計2023年下旬完成規畫作業。

另外,大嵙崁曾飽受砂石採集和廢棄物回填的壓力與困境,如今採集砂石所留下的大坑洞,因水源的蓄積形成陂塘溼地,轉變爲國家重要溼地保育區,未來透過計劃賦予其環境教育和生態保育的重要意涵,反轉民衆過去的負面觀感。

鄭文燦說,大嵙崁計劃總投入經費超過40億,保護大漢溪水質、提供400萬人飲用水安全外,同時保留農業、文化、生態以及旅遊,除了大溪老街以外,大嵙崁計劃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