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AZ十天頭暈又噁心 40多歲男獲救濟金150萬元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佈最新審議結果,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佈最新審議結果,第198次會議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包括一名臺中市40多歲男性,接種AZ疫苗後10天因嚴重頭痛、噁心就醫,診斷爲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候羣,核予救濟金150萬元,爲本次案件中金額最高。

根據VICP第198次會議紀錄,共審議125案,其中多數爲新冠疫苗引發之不良反應;經專家審議,共9案核予救濟,救濟金額從6000元至150萬元不等,發生不良反應的疫苗種類包括:4案AZ、3案BNT、1案默莫德納、1案高端。

本次核予救濟金的9案中,金額最高的是臺中市40多歲許姓男子,接種疫苗後10日因嚴重頭痛與噁心等情形就醫,相關檢查結果與臨牀表現符合血栓並血小板低下症候羣,研判與接種COVID-19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50萬元。

另外,雲林縣50多歲郭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9日雙下肢麻痛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脊髓病變,經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0萬元。

本次亦有兩案接種AZ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經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各核予新臺幣10萬元。其一爲高雄市40多歲蔡姓女子,接種疫苗後20日因雙腳刺痛麻木等情形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顯示爲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另一案爲彰化縣張姓民衆,接種疫苗後11日因步態不穩、雙下肢麻木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爲格林巴利症候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