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確保飛安 桃園機場多管齊下積極防制鳥擊
桃園機場以紗網覆蓋明溝,減少鳥類進入機場之誘因。(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鳥擊」是航機在飛行途中遭受到飛鳥撞擊的簡稱,超過9成的鳥擊飛安事件發生在飛機起降的低空階段,其中又有一半是發動機在啓動期間吸入飛鳥。航機在低空遭到鳥擊導致機件損壞,機師應變的時間與空間都有限,會嚴重威脅到飛航安全。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統計資料顯示,1988年至2019年全球鳥擊損壞航機事件271件,造成292人死亡,財物損失約900億美元。2021年至今美國通報的鳥擊7800件;而桃園國際機場在2021年上半年,也有5起鳥擊事件。
鳥擊危害最有名事件2009年1月15日在美國紐約發生,當天全美航空(US A i r w a y s)的US1549航班從拉瓜地亞機場起飛後遭到鳥擊,雙發動機失效,靠着機長薩利優異的飛行技術,6分鐘後迫降哈德遜河河面,全機155人全數獲救。事後調查發現,飛機撞擊一羣加拿大黑雁,每隻重約3至6公斤。而這個航機飛安事件後來也被翻拍成爲電影。
爲積極落實「飛航安全」、「地面安全」、「資訊安全」、「航空保安」與「工程安全」五大面向,桃園機場公司以國際民航組織(ICAO)Annex 19號附約爲,最高安全指導原則,並於桃機安全管理SMS系統中,成立野生動物防制分組,擬訂相關計劃來減少鳥類及野生動物進入機場區域的機會。
根據桃機公司統計,航機鳥擊次數自2018年的39件、2019年23件,到2020年5件,已經逐年下降,2017年至2020年,每萬架次鳥擊率均低於目標值,獲飛安基金會頒發鳥擊防制績優獎。由於受疫情影響,桃園機場2021年1至9月航班較去年減少16%,加上桃園機場周邊多爲空曠草地、埤塘溪流,有利鳥類覓食棲息,上半年逢鳥類育雛季節等因素,致鳥擊事件頻率較平均數爲稍高。
桃園機場架設直立式鳥網等阻隔設施,降低鳥擊事件發生,維護飛航安全。 (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採用生態管理,減少場內留鳥、候鳥棲息,與鳥和平共存
爲掌握桃機鳥類活動情形及生態,桃機公司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建立鳥相資料庫及觀測紀錄,每月發佈鳥類活動預告,於網站公告可能威脅飛安的主要鳥種、活動區域與時間及飛行高度等資訊,並刊載於飛航公告提醒航空業者。「2021年10月桃園國際機場鳥類活動預告」即顯示場內主要活動鳥種爲白尾八哥、黃頭鷺,並提供上午及下午時段鳥類分佈與移動狀況等資訊,各種鳥類動態一覽無遺。
桃園機場也以溯源管理方式,減少機場內鳥類遮蔽處、水源及覓食地,透過架設鳥網及明溝覆蓋紗網等整治措施,減少鳥類於場內棲息機會。除了既有的鳥相調查,爲精進鳥擊防制作爲,今年8月起執行空側蟲相研究調查,期能瞭解與掌握鳥類食物鏈與生態環境,作爲檢視及調整鳥擊防制措施採取對策之參考。
桃園機場透過鳥相調查掌握機場鳥種與習性,從生態面精進鳥擊防制作業。 (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落實例行防制作業 降低鳥擊事件
除了從生態面進行防制外,在鳥類密集活動的清晨6時至8時及傍晚4時至6時的二個時段,桃園機場也會進行驅鳥作業,偕同航警以鳴笛、蜂鳴器或鳴槍進行驅離,同時增加機場環場道路巡查頻率,嚇阻鳥類停留;若有突發性鳥羣發生,則依規定關閉跑道進行驅鳥作業。
桃園機場偕同航警進行例行性環場道路巡查及驅鳥作業,嚇阻鳥類停留,確保航機起降及場面滑行過程安全。(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這二年來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使得桃機的航班數量減少許多,但桃園機場每日仍有近300架次航班的客貨機起降,桃機公司持續蒐集及試行各種不同方式,強化防制鳥擊作爲,以「鳥類不能來覓食、無法棲息停留繁殖」,期望在兼顧生態保育與飛航安全下,使鳥擊事件造成傷害與損失降至最低,確保飛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