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認知戰 民進黨和麥考爾唱雙簧

(圖/美聯社)

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日前接受日媒訪問,提到馬前總統訪問大陸是親中的表現,並說,如果2024年臺灣選出親北京的政權,很可能就會成爲傀儡政府,這顯然超過不公開干涉他國選舉的外交原則。代表中華民國的政府,任憑美國政治人物做出偏頗不實的說法,這種連美國政界都不會認同的話,政府卻噤聲,國家尊嚴何在?

諷刺的是,執政黨近年高舉打擊假訊息,可是當在野陣營遭到誤解,是非曲直似乎就不這麼重要。但政府甚至與民間合作,發起各種資訊戰研究計劃,表面看似要爲民衆提供最精準的資訊,實際上卻是針對反對意見加以打擊,渲染臺灣受到假訊息影響導致民主搖搖欲墜,但事實上,真正對臺灣民主沒信心的,就是當前的執政黨。

年輕世代對政治人物和政黨的認識,大多是從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後開始。民主化的臺灣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過程中,累積出對於政黨和政治人物的認識。經歷過臺灣民主化的世代,就算是沒有明顯黨派立場,也不會對政治完全沒有概念;相對而言,真正容易受到認知作戰影響的,其實是年紀較輕的網路世代,這些選民在臺灣的成長經歷,多半接受以臺灣爲主體的教育,也就是所謂的天然獨世代,他們對於來自對岸的資訊,大多抱持高度懷疑,因此,如果真的要受到網路訊息影響,年輕世代所接收到的訊息,恐怕絕大多數不會是來自大陸。

至於西方民主國家爲何如此擔心臺灣受到中共認知作戰滲透,一方面是基於西方國家長期面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挑戰,導致他們對於普丁和習近平主導的政權,有着極高度的不信任。另一原因,則因他們對臺灣認識有限,加上關於臺灣的英文報導,絕大多數都把臺灣的兩大黨,以最簡單的統獨立場二分法來描述,導致西方國家對臺灣的政黨政治出現誤解。在野陣營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衆黨,都因此成了西方眼中的親中賣臺角色。

其實,就算不支持民進黨,也不等於舔共賣臺,臺灣的民調爲在野陣營提供了非常清楚的證明。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長期追蹤選民立場,發現臺灣超過9成的民衆,無論對未來期待如何,都希望兩岸能維持現狀;若進一步分析數據會發現,目前希望兩岸立刻統一的比例不到5%。換言之,若今天有任何政治人物或政黨把統一當主要政見,恐怕很難取得多數選票支持。

民主政治需要政黨之間相互制衡,如果打擊假訊息,成了打擊異己,臺灣的民主如何能進步?看到外國政治人物擔心臺灣的在野黨會賣臺,臺灣人民或許該問,究竟是誰讓他們看了帶風向的假訊息?

(作者爲前總統府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