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的故宮清瓷修好了 特展亮相揭密修復成果

去年因破損引起軒然大波的3件文物,修復後首度公開展示。(李怡芸攝)

去年爆出被打破的故宮典藏清瓷,經過數個月的修復及內部作業檢討,今年以《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在民衆面前亮相,是三件文物在臺的首次公開展示,也是故宮對外宣告「向修復邁出第一步」,也藉此展向民衆展示故宮平日對文物例行的檢測、維護與修復。

故宮副院長餘佩瑾指出,此次特展固然與去年文物破損事件有關,「尚時很多人表達對故宮的不滿、不信任,我們再次致歉。」她也表示半年來對同仁定期舉辦訓練課程,文物典藏環境與包裝也都在進行改善,「去年我們曾經承諾一定要修復這3件受損的瓷器,等修復完成也一定公開展示」她指出希望透過此展,也讓社會大衆瞭解故宮這幾年來的努力。

針對3件破損清瓷的修復,故宮助理研究員陳澄波指出,因3件瓷器均是高溫燒結,破片斷口邊緣光滑平整,因此採用高強度的環氧樹脂爲爲黏着劑,此次展示的修復成果是以審美價值的角度出發,有別於保留歷史痕跡的作法,經黏合、填補、上色後,基本上在展示時一般人憑肉眼需非常仔細由不同角度、光線下反覆檢視纔有可能看出痕跡。陳澄波也強調,修復方法很多樣,會視博物館的典藏與展示理念,多方考量後才決定修復方向。

除了3件修復的清瓷,此次也展出了兩件由副研究員洪順興修復的絹本畫,以〈宋學鬆年 十八學士圖〉爲例,洪順興指出自己雖已在故宮近20年,初接觸此畫時仍不敢貿然進行裝裱修復,最後他以保留後半部原始裝裱,只重新處理前半部的方式,保留最多的歷史訊息,他也指出,修復師進行修復的原則,在於用最小干預的方法與可逆性的材料,而以書畫修復而言,最終要達到「厚薄均調,潤潔平穩」的審美境界。

除了修復,此次特展也規畫了文物科技檢測單元,以X光影像探究象牙球、轉心瓶內部結構與製作技法等,揭露隱藏於文物內部的秘密,如商代晚期的亞醜方簋,透視影像顯示出左右耳內結構實有差異,而器底則是由三塊銘文拼接覆蓋而成;清代的〈鐶雕象牙雲龍紋套球〉過去一直紀錄共24層,但透過CT影像確實得知實爲2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