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指德國曝光新版對中戰略草案 最終版本將是各方博弈結果
大陸學者指德國曝光新版對中戰略草案,最終版本將是各方博弈結果。(澎湃新聞)
大陸《環球時報》18日報導,德國新版對中戰略草案當地時間16日曝光。德國《商報》16日引述草案中的話稱,「中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也必須發生變化」。德國NTV電視臺認爲,外交部的這份草案旨在向中國施壓。而中國學者認爲,這份草案體現了部門利益和黨派利益的糾纏,最終版本將是德國國內各方博弈的結果。
《環球時報》報導,對於這份新曝光的德國對中戰略草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表示,現在,在德國政府內部,部門利益和黨派利益相互糾纏。掌控外交部的綠黨想充分利用對外交政策的影響,體現出自己的黨派利益以及與總理府的不同。
這個背景決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德國外交部在制定對中政策時,一方面要體現自己的主導權,一方面要體現綠黨的政策主張和特點,比如人權。但如果爲了自己黨派利益,綠黨一味要把政策搞得意識形態化,走得太遠,對德國的利益、對中德關係,恐怕會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崔洪建指出,明年出爐的德國對中戰略最終版本,將會是各方平衡的產物。「如果完全按照德國外交部的意見,總理蕭茲就來不了中國訪問,中資也無法入股漢堡港。」從現在到明年正式推出還有一段時間,德國國內還會有討論和不同意見。到時候,包括烏克蘭危機在內的外部環境以及中美關係也都會有變化。「從這些方向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充滿博弈的過程。」
據《明鏡》週刊網站報導,這份草案由德國外交部牽頭起草,共59頁,11月初定稿,幾天前轉交給與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有關部門,草案本身還需要得到總理府的認可。內容顯示,維護人權將在德中未來經濟關係中起決定性作用,其指出「經濟發展和人權並不矛盾」。
草案提出,「中國和俄羅斯正越走越近」,德國和歐盟未來與中國的合作,取決於中國如何塑造其與俄羅斯的關係。德國外交部建議與歐盟同步,將中國描述爲合作伙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且「後兩方面的分量越來越重」,「在系統競爭中,我們決不能留下任何戰略空白」。《明鏡》週刊網站稱,可以肯定的是,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希望避免給人留下想要與中國進入某種「冷戰」的印象。但同時,德國外交部表現出很大決心,要抵制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
草案寫道:「我們越來越將中國視爲一個軍事行爲體,其能力建設和具體行爲影響到歐洲的安全利益。」該草案也關注中國對全球各地港口的投資參與。草案稱,對港口的投資爲中國打開了長期軍事用途的選擇,這影響了北約和歐盟在亞洲和歐洲周邊地區的安全利益。
相關內容也坦承德國政府無法改變在某些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比如全球氣候問題的解決就離不開中國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