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傳北方小麥大面積死亡?業內迴應部分事實

大陸網傳北方小麥大面積死亡?業內迴應部分事實。(示意圖╱路透)

大陸《第一財經》1 日報導,近期大陸網路上流傳「今年小麥大面積死亡,尤其是豫皖及蘇北小麥主產區」的消息。業內人士多稱,該說法並不準確。從各地調查來看,雖然也有受極嚴重凍害死苗情況,但並不是大範圍現象。不過,出現較大面積凍害黃苗情況也是事實。這有多重因素,去年冬季驟然降溫、乾旱少雪,寒旱交加;部分小麥品種抗寒性弱;秸稈還田不當,整地播種品質差等。

據安徽省種糧大戶王漢反映,大陸推行秸稈還田多年後,如果農戶沒有土地深翻的意識,再趕上特殊天氣,就很容易出現小麥枯黃死苗情況。

《第一財經》報導,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表示,雖然當前局部地區小麥苗情不好,但從主產區小麥整體苗情來看,明顯好於去年,特別是前期中東部有兩次大範圍降水,對緩解一些地區的旱情來說很有好處。當前距離小麥收穫時間仍然較長,後期主產區小麥將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的重要時期,後期天氣纔是決定夏糧生產的關鍵。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聯合制定了《科學抗旱春管奪夏季糧油豐收預案》(《預案》)指出,2022年入冬以來,大陸降水總體偏少,預計今年春季大陸大部氣溫偏高,部分地區可能發生春旱,抗旱春管奪夏季糧油豐收任務艱鉅。各地要積極有效應對乾旱,切實減輕災害損失。

北方麥區冬季葉片凍害是常發現象。不過,今年凍害黃苗面積較大。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王志敏指出,可以說是多年罕見。最近幾年多爲暖冬,或冬天冷而不旱,麥苗經過低溫鍛鍊入冬,出現大面積凍害或嚴重凍害較少。

近20年來,也有多個年分冬季凍害或旱害面積較大,如2009年、2012年,冬春旱害、凍害情況比較嚴重,影響很大。然而,本季冬小麥生長的天氣確有特殊性,冬季寒旱交加影響面較廣。具體來說,受去年入冬異常降溫、冬季寒潮和乾旱多重因素的影響,今年北方麥區及長江中下游麥區越冬期出現較大面積凍害成爲事實。

張智先也提到,今年小麥枯黃、死苗情況,各地不一樣。總體來看,的確存在小麥死苗現象,個別地區可能比較嚴重,但不是一個大範圍現象。

導致今年小麥枯黃、死苗的原因,寒旱交加的天氣首當其衝。

王志敏稱,去年冬前和冬季天氣異常特殊,冬前溫度偏高,麥苗生長較快,甚至旺長。然而,11月底,突然劇烈降溫,北方地區直接降到零下十幾度,麥苗未預先經歷一段時間較低溫度鍛鍊,便提前進入寒冬,導致麥苗抗性不足,冬季又多次出現嚴重寒潮,且持續乾旱無雪層覆蓋。

業內人士也提到,驟然降溫導致小麥主產區農戶措手不及,未給麥苗澆上防凍水。若澆水及時,將會給小麥幼苗穿上一層「冰衣」,起到一定的防寒作用,不致於使麥苗凍死受傷。

大陸農業農村部官方1月29日發佈《當前小麥防凍抗旱促穩長技術意見》稱,去年入冬以來,受多股強冷空氣影響,小麥主產區大部氣溫低於常年同期1℃左右,部分地區出現極端低溫,個別麥田發生凍害;華北、黃淮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淮北、西北、西南部分丘陵山區麥田旱情較重。

《意見》指出,冬春季「旱寒」疊加造成小麥死苗,而且部分麥田苗情不均衡、旺苗弱苗並存現象突出,病蟲草害威脅較大,增加了春季田管難度。

由於凍害有輕有重,王志敏稱,絕大多數麥田是葉片受凍害,表現出葉片部分青幹或黃苗,但葉片基部仍是綠色,屬基本正常狀態。此外,少部分麥田凍害嚴重,地上部分完全枯黃,遠看好像是死苗,但近看或扒苗看,苗基部的分櫱節和根系仍是完好有活力的,返青後可正常生長。

除天氣因素外,麥苗受凍害程度不一樣,則主要與小麥品種、整地播種品質不同有關。王志敏稱,小麥品種抗寒性弱、秸稈還田不當、整地播種品質差、播后土壤暄鬆未鎮壓的麥田凍害相對較重。

從各地麥田調查看,不同品種間的凍害差異也較大:一些抗寒性強的品種凍害明顯較輕,有的只是葉尖凍幹,基本爲綠苗過冬;而一些引種不當、抗寒性弱的品種,受凍害嚴重,苗體完全呈黃枯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從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角度,秸稈還田給農業豐收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引起地方政府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