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交部揭開中方促成沙伊復交秘辛 信息量大

大陸外交部揭開中方促成沙伊復交秘辛,信息量大。(大陸外交部資料照)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用戶端29日報導,中國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於4月6日宣佈復交,參與其間的大陸外交部亞非司司長王鏑接受專訪透露,促成沙伊復交,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工夫做好元首外交達成,斡旋期間從座位安排、握手形式乃至彼此尊重,充分發揮中國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調解人作用。

王鏑就中國此次斡旋的背景與細節指出,去年1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國是訪問沙烏地。今年2月,習近平接待伊朗總統萊希訪中。期間,習近平親自做兩國領導人工作,支持沙烏地伊朗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在斡旋沙伊對話、推動沙伊復交進程的具體過程中,中方發揮了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調解人作用。

在沙伊對話閉幕式上,中沙伊三方代表團的座位擺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種安排體現了中國一貫宣導的國與國之間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場。

又比如,3月10日沙伊北京對話閉幕式合影時,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分別握着沙伊雙方代表團團長的手,象徵着在中方支持下沙伊關係實現「破冰」。4月6日沙伊外長北京會晤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與沙伊兩國外長三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象徵着沙伊關係實現「融冰」。

卡達半島電視臺借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求知,哪怕遠在中國」,讚歎「求和平,哪怕遠在中國」。

王鏑分析中國大陸得到兩國的積極迴應,斡旋成功的獨特優勢,是中國的中東外交積累了顯著的政治優勢、道義優勢。一是堅持公平正義。中國始終尊重中東國家主權獨立,尊重中東人民自主選擇,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二是鼓勵團結自強。積極勸和促談,支持自主探索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三是追求合作共贏。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四是宣導包容互鑑。共同反對文明衝突論、反對伊斯蘭恐懼症、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民族宗教掛鉤。

王鏑表示,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是人類跨越衝突、實現和解的一大步。對中國而言,成功斡旋沙伊復交是中國在中東方向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大外交實踐。

被問到兩國復交後,雙邊關係會面臨什麼挑戰?王鏑認爲,沙烏地和伊朗一水相隔,在波斯灣地區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沙伊關係遭遇一些波折,但回顧兩國綿延千年交往史,友好交往是主流。特別是沙伊兩國一道發起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重要機制,有力帶動了開發中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團結和合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阿拉伯諺語說「耐心行事的人,實現自己的願望」,波斯語也有「唯有工夫與堅韌,桑葉方能變綢緞」的俗諺。中國願意繼續就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問:現階段中國參與協調中東地區事務的主要目標是什麼?主要採取什麼樣的運作方式?

王鏑強調,中國已與中東12個國家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或戰略伙伴關係。去年12月首屆中阿峰會成功舉行,一致同意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提升中阿戰略伙伴關係到新水準。

近年來,中方提出中東安全穩定五點倡議、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四點主張、落實以巴「兩國方案」三點思路,倡議搭建波灣地區多邊對話平臺,推動構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中東安全架構,這些努力得到了中東國家的歡迎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