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於明年元月解封 法人:陸股具潛力,但須嚴選標的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爲,評估陸股市場尚未完全反映經濟重啓與成長動能回升利多,MSCI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還在過去10年平均值之下。隨着大陸實現有序、準備充分與指引明確的經濟重啓、民間部門信心改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和等正面因素髮酵,搭配聯準會積極緊縮政策循環已來到尾聲,美元匯價可望扭轉2022年的強勢走勢,資金迴流新興市場可期,預期陸股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就產業展望分析,臺新中證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葉宇真指出,大陸防疫政策的調整對醫療保健行業有明顯的提振作用,防疫政策調整後一個月醫療保健行業平均漲幅接近10%。對於消費板塊的利好也是確定的,部分地區的必需消費反彈明顯,如歐洲、日本,可選消費反彈幅度更大的則有美國、大陸、香港和韓國。值得關注的是,隨着離岸人民幣匯率回到6,北向資金轉向流入,並且偏好食品飲料、非銀行的金融、家用電器、醫藥生物等偏消費板塊,預計隨着政策利多不斷加大力度和實質性,有利於消費股表現。

除了疫情防控因素,房地產是拖累今年大陸經濟發展的主因。羣益深中小ETF(00643)經理人張菁惠表示,自11月以來,地產融資支持政策密集出臺,從第二支箭、地產平穩健康發展16條措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鼓勵國有銀行貸放給房企再到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優化五項措施。此外,陸股市估值(預估本益比)目前處於歷史10年來的低位,隨着疫後復甦、房地產回暖以及2023年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正醞釀股市打底與形成新的多頭趨勢,陸股投資機會仍可密切關注。

不過,也有些法人對於陸股後市看法較爲保守些,富達多元資產團隊表示,大陸確診病例再度上升,可能不利於經濟增長,目前正在觀察當地疫苗接種率是否確實上升,以評估明年重啓經濟的可能性。從第三季的獲利數字來看,大陸企業表現依舊令人失望,沒有任何產業整體表現優於預期,然能源、非必需消費和科技類股表現較佳。隨着確診數增加,正關注供應鏈是否會再度中斷,這可能進一步衝擊第四季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