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告別普篩 自費單人單管防追陽

大陸多地近日發佈通告,調整常態化便民核酸採樣將採取自願自費、單人單管,不再有混採選項。圖爲上海虹橋火車站員工拆除落地採檢的指示牌。(中新社)

大陸本月7日發佈優化防疫「新10條」後,防控陸續放寬,多地近日發佈通告,調整常態化便民核酸採樣將採取自願自費、單人單管,不再有混採選項。對此,也有醫院解釋,因混採標本出現陽性時,會導致混採管中所有人員不能及時準確出具檢測結果,反而造成「追陽」帶來不便與困擾。

以福建漳州高新區疫情工作指揮部10日通告爲例,就重新調整7個常態化便民核酸採樣點,即日起非必要不核酸,且爲求精準並減少複檢次數,建議採用單人單管、每人次收費16元人民幣。

江蘇沭陽南關醫院10日則說明原因,近期社會面頻繁出現「1:10或1:20混採標本呈現陽性」,這會導致混採管中人員結果不夠準確,需返院再進行單人單管檢測,反而帶來困擾。

此外,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發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列明各種預防方案,包括藥物、功法鍛鍊、穴位按摩、起居飲食。含以太極拳、八段錦鍛鍊,或按揉合谷穴及風池穴、揉擦迎香穴等。

值得注意的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從「新十條」發佈後,大陸官方維持3年的「動態清零」防疫方針出現大「U轉」,雖然多數民衆期待走出疫情陰霾,但政策方向的急轉直下仍產生疑慮擔憂。

近日大陸專家論述不斷淡化染疫嚴重度,例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聲稱無症狀感染者「有病毒但是沒有症狀,這可能不算病。」,完全推翻過去大陸防疫的理論基礎。有大陸網民感嘆,一夜之間風向劇變,好像一聲令下,生活就被按下快進鍵,讓過去3年裡生命的消逝顯得荒唐。

也有網民質疑開放節奏過快,「11月底嚴禁『一刀切』,12月初直接把刀給扔了」;還有網民擔憂藥品供應不足導致高價藥氾濫,且醫療資源的巨大壓力,恐讓邁向結束疫情生活的道路會有點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