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安全倡議 冷戰無名有實

(圖/路透)

在美國總統拜登突襲造訪烏克蘭的隔日,中國大陸外交部21日發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以下簡稱《文件》),闡述其對於當前國際政治環境的立場及區域安全倡議的整體看法,其中也指出「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這也是中國大陸繼發表《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後,再對當前全球局勢表達中國的立場,和美國較勁的意味濃厚。

隨着俄烏戰爭即將滿1週年,此刻似乎已成爲「無冷戰之名,卻有冷戰之實」的歷史轉捩點,國際政治局勢已逐漸走向中美兩極對抗的態勢。

《文件》代表中國全面性的安全觀,希冀在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下,各國能相互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並透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分歧與爭端,共同維護傳統與非傳統領域安全。此外,《文件》還極具針對性地表達陸方反對強權濫用「單邊制裁及長臂管轄」,認爲此舉反增添更多複雜因素,顯然劍指美國。

俄烏戰爭於本月24日滿1週年,北京在《文件》中特別提到「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可視爲對美國一再指控中國暗地援助俄羅斯的反擊。若再加上大陸外交部預告24日將公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顯然北京想拿回對俄烏戰爭的發言權,利用一系列說帖的發佈,藉由外交表態對抗民主國家的圍堵,以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在結束慕尼黑安全會議後,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馬上飛到莫斯科,極可能是要向俄羅斯總統普丁說明中方對俄烏戰爭的和平方案內容,主要也是要「提高北京在解決俄烏問題上的角色」。而幾乎在同時,G7領袖也決定,將在24日當天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線上會談,等同表態支持基輔的堅定立場。

習近平仍有高度意願推進中美大國關係,但不願放棄與俄羅斯的傳統情誼,所以纔在《文件》表達中立立場,既不點名地批評民主國家違反《聯合國憲章》,也表明反對擴大俄烏戰爭的立場。由於中方至今仍未公開譴責俄羅斯無端侵入烏克蘭,並持續以機艦擾臺,自然在外交宣傳戰上矮了一截,或許這也是北京想利用《文件》扳回一城的原因。

美國總統拜登在俄烏戰爭1週年前夕,突然造訪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記者會,清楚向普丁傳達重要訊息:不撤軍就等着被擊潰。對此,習近平必然看在眼裡,也會重新思考如何應對美國的圍堵策略。既然《文件》是中國大陸安全觀的總集成,蔡政府國安團隊應該用功研究,在中美兩強越來越對峙的國際局勢下,找出臺灣的自保之道。(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