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股價1,900元 六年新低

外資無情大砍大立光,造成股價再度探底,28日盤中最低來到1,895元,收盤1,900元,寫下2016年1月15日以來新低。

大立光曾於2017年8月間寫下6,075元的歷史新高,短短四年半的時間,股價腰斬再腰斬,外資賣不停是主要原因;然而,從近年外資報告出的目標價來看,目標價與市價走勢偏離,顯然「護國神山」臺積電並不是第一個遭到外資大玩「兩面手法」,「昔日股王」也是如此,去年底至今年初,有不少內外資法人都看2,600~3,000元的目標價。

若拉近時間從2020年初來看,當時大立光股價仍有5千元,外資持有部位高達6.91萬張、持股比率51.48%,在歷史相對高檔,但經過二年多之後,大立光股價只剩下1,900元,期間外資砍了約2.18萬張,目前只剩下4.73萬張、持股比率也掉到35.29%。

不過,回到基本面來看,大立光於3月15日除息後,一度順利填息,但之後股價再度因外資提款而下跌,在營收表現方面,2月營收掉到26.09億元,爲2019年3月來新低,月減三成、年減近二成,累計前二月營收爲63.45億元,年減18.75%、也衰退近二成。

面對大立光多年來基本面與股價都積弱不振,國泰證期顧問處資深經理蔡明翰指出,大立光目前產業面臨較大問題,除了手機高階規格鏡頭升級不易之外,原擬往電動車發展也找不到利基,再加上後有追兵一路趕上,對於未來發展,至今公司仍在摸索尋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