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機項目一改再改,求西飛的心理陰影面積
在決定研發arj21之前,我們幾次試圖突破飛機制造這個制高點,其中西飛公司和603所付出不少。1987年,西德MBB公司提出與中國合作研製飛機,起名MPC75。當時我們的資源都投入在上海主導的麥道項目上,使MPC75不了了之,但是西飛鍛鍊了隊伍,包括 C919 總設計師吳光輝當時也在603所。西飛第一次系統的學習了西方民航客機的設計要求。
後來,中韓決定共同開發一款新型支線飛機,具體模式爲:603所承擔飛機的設計工作;西飛公司承擔飛機的部分生產製造工作;大宇公司承擔部分生產製造任務。中航工業認爲該項目必須要由總公司統一管理,變相解除了西飛公司和603所的企業自主權。後來在空客的攪局之下,項目夭折。
再後來,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603)推出了NRJ客機計劃。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沒有得到批覆而失敗。西飛在嘗試NRJ項目失敗後,索性將自己從MPC-75項目學到知識用到運-7上,創造了現在的新舟60支線客機。
在2000年時候,當時國家預期到2010年時候國內支線客機需求會有900架,決定上馬支線客機。這樣以地方政府爲背景開始爭奪這個項目,最後ARJ項目落戶上海,西飛人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