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準備:不出10年,燃油車或將變得“很難用”,原因很真實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很多專家學者都作出了斷言,不出10年,燃油車或將將變得“很難用”,只能慢慢退出市場。

這種變化的跡象已經初見端倪。從技術上來看,燃油車的技術雖然已經很成熟,但車企和資本市場都不再有興趣投入研發燃油車的新技術。

反倒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今年其滲透率已達36.9%,新車銷量基本達到了與燃油車的四六開。可以預見,沒有資本和車企會逆市場趨勢培育燃油車技術,這必然給燃油車的發展帶來難以逾越的障礙。

服務商也將面臨同樣的窘境。隨着規模經濟的減少,燃油車的零部件將出現漲價和短缺,維修成本將大幅提高。

同時,專修燃油車的維修店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就連熟悉的街角加油站,其數量在未來也將逐步萎縮。這將帶來使用燃油車的諸多不便。

更爲致命的是,政策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燃油車長期以來助長了外資和產油國的壟斷地位。而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能夠蠶食外資的市場份額,還能夠減緩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在應對全球變暖和實現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將越來越多,而燃油車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在技術革新、環境保護的大趨勢下,消費者的選擇也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政府的補貼和限購政策影響着消費者的購車決定,另一方面,綠色出行的理念也在悄然影響着人們的消費習慣。

電動車的零排放、智能化操作和科技感設計正逐步吸引着年輕一代的追捧。它們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代表了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選擇。

馬克就是這樣一位電動車的忠實擁躉。這位28歲的程序員去年購入了一輛國產電動車,並且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曬自己的“電生活”。他會在車內設置一個充電樁模型,並配文“每一個充電,都在爲地球充電”。

有時他還會配上一張自己駕車去郊外踏青的照片,配文“我和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看着里程錶上爬升的數字,馬克由衷地感受到他是環保事業的一份子。

當然,這場變革並不完全是一帆風順的。55歲的張伯伯就是一個例子。這位老司機從車行退休後,買了一輛他心儀已久的老爺車,經常駕車出去散心。對他來說,這種經典老爺車與他的青春記憶息息相關。

聽到燃油車可能被淘汰的消息,張伯伯非常擔心自己的愛車會被禁止上路。“現在年輕人都不懂,老車纔有情懷嘛。這麼好的車子,怎麼能不讓開呢?”張伯伯一邊抹去老爺車的灰塵,一邊嘀咕道。

類似的糾結在很多人心中也存在。一些經典老爺車的愛好者們成立了汽車俱樂部,定期組織活動以示抗議。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設立了請願簽名的網站,希望政府能保護老爺車文化。

“過去的回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只看現在。”汽車俱樂部的發言人如是說。不過,這種聲音終究只是退居幕後。大勢所趨,燃油車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車企也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許多汽車巨頭已經宣佈了轉型戰略,從內燃機向電動機的轉變正在快速進行中。這不僅是出於政策的壓力,也是看準了市場的新需求。畢竟,經濟效益纔是企業運轉的原動力。

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超過50%。到那時,電動汽車將是街頭的主角,而燃油車會逐步退居幕後。年輕人對電動車的追捧熱情,也將把這一變革的步伐加快推進。

“下一個十年,將是電動車的十年。” 汽車專家如是預測道。的確,這不僅僅是汽車領域的變革,更將引發一場社會文化的深刻轉型。充電樁將取代加油站成爲新的地標,電動車將代表時尚和環保的象徵。在這場變革中,每一個消費者的選擇都是意義非凡的。

當有朝一日,我們的後代問起過去的汽車是什麼樣子時,燃油車或許只能在博物館中望其項背了。那時,人們坐在電動車內,感受着行駛時輕柔的嗡鳴,會不會也對這場變革有些懷戀之情呢?

無論未來如何,眼下,我們正處在這個轉折點。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歷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