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財神爺叫趙公明,卻不知月老和黑白無常,究竟是什麼人

吳學華原創作品

(見到財神爺的朋友,幫忙點個贊,祝您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地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裡,那時候的人們認爲死後埋入地下,魂魄也會去到地府裡,於是,早期的王侯將相都喜歡讓活人殉葬,在地府裡繼續瀟灑。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人們想象出了很多地府裡的場景,於是便有了十殿閻羅、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生死判官等等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民俗文化。至今在豐都,還在打造“鬼城”和“酆都”文化城市的名片。

很多人都知道財神爺是趙公明,文財神比干,武財神關公,玉皇大帝叫張友人,濟公原名李修緣,但是月老叫什麼,黑白無常叫什麼,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月老的名字叫柴道煌,宋州宋城人(今河南商丘)。

關於月老的最早文獻記載,出自唐代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定婚店》。略謂:杜陵韋固,元和二年旅次宋城遇一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撿書。固問所尋何書,答曰:天下之婚牘耳。又問囊中何物,答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

相傳在唐代,有一個叫柴道煌的老人,在街市邊開了一個店,賣一些男女小飾品。唐朝的男女比較豪放,很多人私定終身,就跑到店裡買禮物,作爲定情之物。柴道煌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用紅繩把男女的腳或者手拴一下,解釋說只要對着月亮許願,就成爲一輩子的夫妻,無論今後有何變化,無論其中一人走多遠,他們始終是夫妻。

於是,人們都把柴道煌稱作“月老”。隨着前來舉行系紅繩儀式的男女越來越多,月老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柴道煌去世之後,很多男女前來祭拜他,而他系紅繩定情的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唐僖宗時期,鄞州官員之女何嬌兒,與書生呂繼定情,無奈家中鉅變,何嬌兒被賣入青樓,在腳上串紅繩,暗示自己名花有主,那些恩客見狀,均不願染指,保留了何嬌兒的清白之身。呂繼考上進士後外放縣令,多番探訪尋到了何嬌兒,將其贖身,兩人成婚之夜,何嬌兒以白布墊身以證清白。後來,女性在腳上系紅繩,演變爲“辟邪”之意。

再來聊聊黑白無常,根據民間傳說,黑白無常是在人將死的時候,前後拘捕生魂帶往地府的,白無常叫謝必安,頭頂的白帽子上有四個字:一見生財;而黑無常叫範無救,頭頂的黑帽子上有四個字:天下太平。

白無常爲笑臉,黑無常爲惡臉。《北平風俗類徵》裡面有記載:而能遇見白無常者,向其乞得寸物,歸必財源大辟。

所以要是見到白無常,前往不要怕,向他討一點東西,你就發達了哈!

爲什麼黑白無常的名字叫謝必安和範無救呢?

根據民間傳說,謝必安和範無救原本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哥哥叫謝必安,長得瘦瘦高高的,弟弟叫範無救,各自矮矮墩墩。兄弟倆打小就一起生活,雖然是異姓兄弟卻情同手足。由於父母去世得早,兄弟倆一直沒錢娶親,三十多歲了,兩人還住在一起,在同一張牀上睡覺。

弟弟範無救很聽哥哥的話,哥哥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不違抗。

一天,兄弟倆出去遊玩,走到路上的時候,眼看大雨將至,哥哥對弟弟說:去橋底下避雨,我回家拿雨傘。你千萬不要走開,我馬上回來。

謝必安說完就往家裡跑,在他走後,大雨嘩啦啦就下來了。雨越下越大,上游有山洪下來,橋下慢慢積水暴漲,範無救想跑上岸,可轉念一想,哥哥回家取傘了,我若是離開了這裡,他回來尋不到我怎麼辦呢!

他就這樣在橋底下,死死地抱着橋墩,由於他身材矮小,很快被河水淹沒。

哥哥謝必安拿着傘回來,見水面上飄起了弟弟的屍體,頓時大哭起來,覺得是自己害死了弟弟,便一頭扎進河中……

兄弟倆一起來到閻王殿,見到閻王之後說了他們的經過,閻王感其情深義重,封爲黑白無常,專門引渡亡魂,成爲陽間陰間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