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結果…北投這條路開價破90萬!謝金河曝內幕:這些人搬錢回臺

謝金河表示,臺商匯錢回來,除了帶動股市大漲,房價也居高不墜。(資料照)

中秋節腳步又近了,接下來將是兩個連續長假,臺股交易量也驟降到二○○○億上下,這是一個標準的盤整走勢,對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渡小月的日子,經歷了第一季軍工股的奔馳,第二季廣達、技嘉、緯創引領的AI狂潮,往下臺股正在尋找下一輪新方向。

第四季GDP傾向樂觀

九月通常是一個關鍵變化的轉折,去年全球經濟的逆轉到九月是一個分水嶺,從出口金額來看,去年八月之前,臺灣的出口都在四○○億美元以上,二二年三月到四三五億美元歷史單月最高,到八月仍有四○三億美元,到了九月降到三七五億美元,從此臺灣出口告別單月四○○億美元,到十月偶爾出現三九九.二億美元的高潮,到十一月降到三六一.五億美元,十二月是三五七.五億美元,九月起,臺灣出口進入低檔,接下來臺灣出口衰退將收斂,今年九月如果高於三七五億美元,出口連十二個月衰退有機會轉正。

另一個是經濟成長率,臺灣經歷從二○到二二年的高成長,真正的轉折也是去年第四季,臺灣的GDP轉爲負○.七八%,今年首季也是負三.三一%,第二季恢復一.三六%的正成長,今年全年GDP在保一到保二之間,對照去年第四季的○.七八%負成長,今年第四季臺灣面對的是去年低基期,成長數字會比預期樂觀。

單從出口衰退、經濟負成長的角度來看,臺灣今年經濟基本面確實不好,但臺灣的出口經歷了疫情快速成長,在二一年是四四六三億美元,成長二九.三%,二二年又再高成長,高基期下創下四七九四億美元的歷史紀錄,今年出口縱使衰退,至少可達四二○○億美元左右,也算是歷史第三高!而臺灣GDP的季衰退,那也是建立在連續十個季度高成長下呈現的衰退,用「民生凋蔽,民不聊生」這個語調太超過,如果把逐年出口、經濟數據攤出來看,臺灣一點都不差。

再看股市的表現,到九月二十五日爲止,臺股今年從一四一三七.六九跑到一六四五二.二三,上漲十六.三七%,在亞洲股市僅次於日本的二四.一七%,贏了南韓的十二.一五%及印度的八.四九%,在亞洲排行第二,臺股的漲幅贏過道瓊的二.四六%,標普五○○的十二.五%,只輸給費城半導體指數的三二.九%及Nasdaq的二六.二%,臺股今年的表現一點都不漏氣。

照理說,臺灣今年經濟數據表現不好,但加權指數卻能穩穩站在一萬六千點以上,距離歷史天價一八六一九並不遠,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跑到中國的西進資金正源源不絕匯回臺灣,前不久,在高鐵車廂上,有一位臺商跑過來跟我聊天,他告訴我,過去從中國匯回的錢,資金成本只有一∼二%,後來上升到七∼八%,今年一些比較困難的個案,資金成本上升到十二%以上,而且資 金匯回愈困難,匯回的錢愈多,資金充沛,這是臺股欲小不易的主因。

從ETF規模看見錢潮

因爲錢多,除了股市大漲外,大家也發現政府非常大力打房,各種懲罰措施都用在房地產上面,但高房價一直不墜,近來最熱門的北士科正在大興土木推案,承德路北邊的文林路段,一坪開價都在一二○萬以上,南邊的洲美段也在一一○∼一二○萬之間,現在這個漲勢延伸到北投,連光明路的房子開價都在九○萬以上,奇巖重劃區已不易找到一坪八○萬以下的房子,這也是充沛資金帶動的房地產漲勢。

臺灣的錢多也反應在ETF的規模,過去有錢的人把資金拿去買保單,現在很多人都投資ETF,臺灣ETF規模從○三年的三九六億元起跳,到今年五月已達二.九一兆,佔整體共同基金規模五.五六兆,比重已上升到五二%,ETF發行公司也從一家到十六家,這些年元大投信幾乎是大贏家,劉宗聖董事長几乎變成「ETF先生」。

臺灣幾檔大型ETF吸金的力道都很可觀,到目前爲止,規模超過二○○○億元的ETF有三檔,第一名是元大臺灣五○,金額是二八八○億元,第二名是元大高股息,規模也有二一八八.二四億,第三是國泰永續高股息達二一二五億元,往下有三檔逾千億的債券ETF,包括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一一六七.六三億,元大美債二十年一○六二.二七億元,到元大AAA至A公司債有一○九九.一九億。

投資ETF幾乎已是市場顯學,這也讓ETF市場影響力大增,像復華臺灣科技優息規模有七九○億,但今年在AI狂潮中就大顯身手,很多大漲的AI股都是ETF核心持股,在投信大力加碼下,這些AI概念股發揮驚人漲勢,像廣達、技嘉、光寶科、緯創、勤誠都是ETF買盤堆砌出來的。(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67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