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衆籌者配置商業保險不足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健全亟待加速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商業醫療衆籌行業在中國已經發展十年。調查顯示,參與衆籌的用戶羣體正在主動尋求多樣、全面的保障方式,這也呼喚多層次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加速健全。

艾瑞諮詢日前發佈的《2024大病網絡衆籌用戶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十年間,已有超過6億居民參與過商業醫療籌款項目的資金募集與捐款活動,但作爲大病患者的社會救治渠道,醫療衆籌不能完全滿足用戶全面的醫療保障需求。調查顯示,僅一成受訪用戶能夠籌到全部目標金額。在經歷過衆籌的用戶中,有七成人選擇了給家人購買商業醫療險來規避不確定的健康風險。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發佈的《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的普惠保險發展體系,並強調促進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郭金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醫保之外,每個家庭都建議配置健康險。與此同時,在進一步降低保險門檻提升普惠性上,保險公司應結合自身經營基礎,創新產品適配性,進一步提升大衆參保率和獲得感。

僅一成用戶能籌集到目標資金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大病網絡衆籌行業累計籌款金額規模爲899億元,2024年預計籌款累計值將達到979億元。整體來看,醫療衆籌確實爲部分下沉用戶或面臨極端醫療需求的個體提供了託底式醫療保障方,但其不能完全滿足用戶全面的醫療保障需求。

《報告》對全國1000位大病網絡衆籌籌款用戶進行了問卷調研,從籌款用途、目標、結果、保障意識等方面進行研究,調研涉及籌款患者最小年齡小於5歲,最大年齡爲84歲,其中57.3%的籌款用戶經濟狀況不佳,家庭年收入低於6萬元。

根據《報告》,衆籌用戶的各類疾病的平均治療費用爲39萬元,包括住院治療、出院後護理、藥物治療等費用。受訪者的籌款目標平均爲22萬元,40%的用戶最終能籌到目標金額的一到三成,平均單次籌款金額3.8萬元,僅一成用戶能夠籌集到全部目標資金。近50%的籌款資金來源,依舊是患者的親朋好友。

市場機構的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佐證了上述調研結果。記者注意到,水滴公司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水滴籌上線以來向超過310萬名患者捐贈626億元。如果進行平均後,每位患者獲得的捐贈費用在2萬元左右,很難覆蓋動輒十萬甚至數十萬的大病患者醫療費用。

調研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爲,衆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籌款文章的吸引力。而近年來,在各種衆籌負面消息的影響下,大病籌款平臺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使得衆籌金額也隨之減少。

“衆籌是事後救急,保險是未雨綢繆。”南京大學商學院金融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孫武軍表示。在他看來,過去十年,大病網絡衆籌作爲一種救急方式,爲衆多用戶提供了醫療保障,但衆籌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長期消耗社交關係並非長久之計。

醫療費用缺口大 仍需提升保險普惠性

2020年發佈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的框架:以基本醫療保險爲主體,醫療救助爲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面對突發疾病,產生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就醫需求時,大病網絡衆籌能夠一定程度上補足醫保、商保無法覆蓋的下沉羣體。但基本的醫保報銷或大病衆籌後普遍仍存在較大醫療費用缺口,這也顯示商業健康險作爲補充方式仍值得大衆加強重視。

《報告》數據顯示,被調研的衆籌用戶在醫保報銷費用後,仍舊存在58%的醫療費用缺口。其中投保了商業保險的衆籌用戶,醫療費用的缺口會降低到32%。整體來看,商業保險的滲透率不高,僅13%的受訪用戶表示投保了商業保險。

從原因看,籌款患者未購買商業人身保險的主要考量因素是價格,且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在患病前完全不瞭解商業保險或對風險預判不足。

普惠保險與此類羣體適配性較大。特別是近幾年以“惠民保”爲代表的普惠保險,開始探索爲民衆提供覆蓋廣泛且價格低廉的保險保障。但整體來看,普惠保險發展仍存在服務廣度不夠、質量不高、創新不足等問題,保險供給與大衆保障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

記者注意到,針對一些羣體“買不到、買不起”保險的問題。上述《指導意見》也對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將普惠保險、履行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績效考覈,大型保險公司普惠保險考覈權重原則上不低於5%等。

但患病和衆籌經歷明顯提升了大衆的投保認知。《報告》顯示,85%的衆籌用戶表示後悔沒有提前給自己購買商業保險,並在病後開始研究商業健康險的保障條款。其中,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在病後會主動爲家人購買商業健康險,以此規避未來不確定的健康風險。

一些平臺側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趨勢。根據螞蟻保平臺數據,2023年投保醫療險的用戶同比增長30%。此外,超半數購買了商業醫療險的保民也會爲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投保,呈現家庭化配置趨勢。

螞蟻保健康險負責人沈曄向記者表示: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用戶因爲受到網絡衆籌觸動,開始思考自己的醫療保障。數據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羣體,對個體風險管理和健康保障越重視。從平臺角度,更側重推出多樣化的健康保險產品,無論是低門檻的惠民保,還是高性價比的百萬醫療險,甚至是高服務的高端醫療險,用戶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選擇。

《報告》認爲,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對應着不同的價值:託底層中,醫療救助與慈善救助(包括大病網絡衆籌)在醫療保障體系中扮演着“安全網”的角色,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足夠經濟能力購買商業保險的弱勢羣體;基本醫療保險作爲這一體系的基石,爲所有居民提供基礎的醫療保障,確保在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上能夠得到必要的經濟支持;商業保險作爲基本醫療保險補充,在整體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着關鍵作用,通過提前規劃,爲可能的健康風險提供保障。

在郭金龍看來,不同機制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醫療保障機制,爲個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疾病與風險防護。

(編輯:何莎莎 審覈:朱紫雲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