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浮油代表生病?醫解答:有2情況恐「癌王」上身

糞便的狀況是身體健康指標之一,若出現糞便浮油,是否就爲罹病警訊?(示意圖/Shutterstock)

糞便的狀況是身體健康指標之一,若出現浮油,是否就爲罹病警訊?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造成糞便浮油的原因包含飲食因素、消化系統疾病及過敏或不耐受。不一定是有病的表現,有時可能只是飲食不當或消化不良所致。但他提醒,若在調整飲食後,浮油狀況仍持續發生;或合併腹痛、腹脹、下痢、消瘦、黃疸等症狀,就可能是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甚至是胰臟癌徵兆。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糞便浮油,也稱爲脂肪便,是指糞便中含有過多未消化脂肪,使其看起來鬆散、泡沫狀而充滿黏液,並在水面形成一層油膜。同時,可能會散發特別難聞的臭味,並伴隨着腹痛、腹脹、下痢等不適症狀。

談起造成糞便浮油的原因,黃軒說明可能有以下3種:

1、飲食因素:若吃進難以消化的脂肪、纖維或草酸鉀含量高的食物,像是堅果、高脂肪的魚、人造脂肪、精油、椰子和棕櫚油、全麥產品等,就會導致脂肪吸收超出小腸負荷而被排出。另外,過度飲酒也會影響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減少脂肪分解。

2、消化系統疾病:如胰臟炎、胰臟癌、囊性纖維化、腎臟損傷或衰竭、肝臟損傷或衰竭、副甲狀腺功能減退、膽囊癌、膽結石或手術後併發症、糖尿病、胃腸道細菌感染等,都會影響胰臟分泌消化酵素或膽汁酸,或造成小腸吸收障礙,使得脂肪無法正常被消化和吸收。

3、過敏或不耐受:有些人對於某些食物成分有過敏或不耐受的反應,例如「乳糜瀉」是對小麥谷蛋白或其它穀物類似蛋白質的自體免疫反應,會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影響吸收功能。

因此,糞便浮油不一定是有病的表現,有時可能只是飲食不當或消化不良所致。但黃軒提醒,若在減少攝取高脂肪、高纖維或高草酸鉀的食物,以及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後,糞便浮油情況仍持續出現;或合併腹痛、腹脹、下痢、消瘦、黃疸等症狀,就可能是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甚至是胰臟癌徵兆。

黃軒提醒,胰臟癌早期徵兆往往不明顯或被忽視,因此很多人在診斷時已經晚期。而其中一個早期徵兆就是糞便浮油。所以當出現糞便浮油的現象時,務必儘快就醫檢查,以排除罹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