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擴內需,汽車限購當休!

12月26日,北京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結果將公佈。屆時,能消費汽車者,寡;仍無法消費購買汽車者,衆!

百萬搖號購車大軍想滿足對美好出行生活的願景,恐怕要等到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

可問題是,當前環境如果真想拉動中國經濟,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中國各地就需要解除汽車限購政策,讓中國廣大消費者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新增拉動千億級消費,帶動萬億級產業鏈)

否則想、敢,但是不能,等於零;倒不如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來得實在。

日前,備受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抓好九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一項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對於中國汽車業上市公司,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汽車消費作爲國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經濟增長有着顯著拉動作用。

因此,促進汽車消費,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刺激居民消費的重點。

今年4月,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發佈汽車“以舊換新”政策;7月25日將購買新能源車和燃油車補貼標準,分別從1萬元和7000元調高至2萬元和1.5萬元。

「圖片來源:商務部網站」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以舊換新”補貼申請已累計超520萬份。

“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汽車報廢拆解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應聲大漲;但對於衆多汽車上市公司,希望更加持久的拉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11月,乘用車國內銷量1991.6萬輛,僅同比增長1.9%。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如果沒有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今年中國國內乘用車市場,大概率將呈現出負增長。

另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看,今年前11個月,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7%,約爲4.48萬億元。增量不增收。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消費者普遍選擇“消費降級”,即使在以舊換新政策吸引下更新車輛,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也會更傾向於經濟性車型,以讓補貼金額在購車款中佔據更高比例。

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北京,而是“以舊換新”政策推出以來,全國範圍內的普遍現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11月統計數據數據顯示,A00+A0級(小微型)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回暖,已佔據純電動市場份額的46%。

這也就解釋了爲何“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國內乘用車銷量增長的同時,汽車類商品零售總額卻仍不及去年同期。

可見,“以舊換新”政策雖好,但終究效果有限,國內汽車市場內需不足的矛盾,仍沒能得到根本性解決。

被多地限購政策“壓制”的購車剛需,才真正是拉動汽車消費的生力軍!

以較早對小客車採取限購措施的北京爲例,2024上半年,北京有超62萬個家庭和259萬個人申請普通小客車指標,這總計321萬個申請當中,只有9600個“幸運兒”!不足千分之三的中籤概率,堪比中彩票。

另外,還有30.6萬個家庭和50.4萬個人在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中籤概率也不過19.08%和2.9%。

爲響應國家“鼓勵限購城市放寬車輛購買限制、增發購車指標”的建議,2024年7月,北京市決定面向無車家庭,定向增發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

這讓不少北京無車家庭,重新燃起購車的希望,可與龐大搖號大軍相比,這2萬指標,只能算杯水車薪。

不過,目前北京市對於新能源指標的定義,是僅限於購買純電動汽車,並不包含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混動車型。

隨着技術的不斷完善,插混和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較之前已明顯提升,不少產品已經能達到200公里以上,甚至個別車型已經接近300公里。

因此,近段時間已經有不少人在呼籲北京市能否將PHEV車型一併納入新能源汽車範疇。

像小米的雷軍、理想的李想這樣以北京爲基地的車企掌門人,是否能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產品選擇,並促進汽車消費,爲有意購車的消費者振臂一呼。

2024下半年,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小客車限購城市,都在優化、放鬆限購政策。其最根本目的,自然也是拉動內需、促消費。

北京,作爲房地產調控最爲嚴格的中國城市之一,此前已對商品房限購政策做出調整,但仍無法完全扭轉樓市的低迷。

據統計,今年1~11月,北京住宅銷售面積爲66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4.7%;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3.27萬套,同比下跌28.4%。

在樓市回暖尚顯不足的情況下,北京車市若再無起色,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再得不到有力支撐,北京整體經濟形勢或將承受巨大壓力。

那些受制於限購政策,卻有強烈購車需求的消費者,或許纔是眼下拉動北京等限購城市汽車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

對於各大汽車上市公司,不論是汽車央企(如一汽、東風、長安),還是各地國有汽車集團(北汽、廣汽、上汽、江淮、奇瑞等),甚至民營車企(吉利、比亞迪、長城等),都應該在冬日活動起來,利用自身資源,撬動中國各地汽車限購的枷鎖,提振中國汽車消費,拉動中國經濟,讓各地提升管理水平、規劃能力,而非一限了之。

2025年,相關刺激汽車消費政策或許還會延續,但能延續多久,國家又能拿出多少資金?是一個未知數。以汽車產業的規模和上下游影響來看,拉動內需還是要靠市場經濟和自然需求。

北京猶如一面鏡子,映射出的是全國汽車限購城市相似的困境。這些限購城市在全國經濟有着重要影響力,甚至不乏中國汽車工業重鎮,涉及汽車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從業人員甚廣。

汽車產業如果持續內需不足,受波及行業、就業可能難以估量。

“加快培育中國完整內需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加快完善‘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的政策環境。”11月20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髮表署名文章,表示要規範壓減對消費的限制性措施。

若包括北京在內的限購城市逐步放開,全國汽車市場將直接涌入數以百萬、甚至千萬的持幣待購者。而有意願購置第二輛車的家庭更比比皆是,這無疑將會成爲中國實體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劑。

限購的初衷,是控制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緩解交通擁堵。至於放開限購可能加劇擁堵,《汽車K線》曾在《官方轉發引關注!北京真會放鬆汽車限購嗎?| K·Views》一文中,已提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這裡就不再過多贅述。

相比可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的交通擁堵問題,解除限購對於促進汽車消費、加速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更值得關注。

能用經濟槓桿解決的問題,何必一限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