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參首季衝破500億 高雄特貿三撐場

財政部促參司統計,今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15件、簽約金額555億元,創歷史同期最佳成績,其中高雄市多功能經貿園區特貿三,簽約金額突破480億元,大舉貢獻今年首季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表現。(高市府都發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瞄準疫後復甦商機,財政部促參司統計,今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15件、簽約金額555億元,創歷史同期最佳成績,其中高雄市多功能經貿園區特貿三,簽約金額突破480億元,大舉貢獻今年首季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表現。

財政部促參司樂觀預期,今年預計簽約案件達128件,簽約金額可突破2000億元,達2128億元,相較於2021年的1888億元表現更爲亮眼。

各縣市表現方面,今年第1季高雄市民間參與公共建設2件,簽約金額483億元居首季招商王;新北市則以5.26億元居次;桃園市則以1.95億元居於第三名。

各部會中,經濟部因主辦臺南市新市區統一大型物流中心,簽約金額高達53.98億元,使得經濟部首季在中央部會中拿下招商冠軍;財政部1.14億元居次,第三名則爲國防部。

今年之所以樂觀表現,財政部促參司長李建賢分析,其一是去年因爲本土疫情三級警戒,許多大型案件因此延至今年招商、簽約。其次,隨着高齡化和環境需求等,政府相繼推出相關的公共建設案件,例如長照機構來說,議約中與已經公告的案件就有20多件;另大型水回收廠、焚化爐的案子今年也有不少大型案件可完成議約跟簽約,推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表現。

展望今年,超過10億元的大案子將近16件,簽約金額大約562.89億元,其中桃園北區水資中心再生水計劃、臺南市城西垃圾焚化廠更新爐BOT案、以及新北市銀新未來城BOT案等簽約金額都是逾50億元、受到外界關注的投資大案。

隨着公共建設發展,財政部推動修正《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將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PFI)入法,行政院推動促參小組也預計5月開會,討論PFI的機制以及相關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