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白”到“多面手” 他這樣探索職業廣度
原標題:從“小白”到“多面手” 他這樣探索職業廣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從一名大學生到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苯乙烯廠工段長,再到“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班組長,毛文平覺得,“自己在化工道路上一路逐夢十餘年,靠的是對行業的熱愛與執着,和讀書時心中埋下的一顆‘工匠精神’的種子”。
今年4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組織開展的《職引未來》職教案例活動公佈了首批擬入選名單,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報送的案例《技術賦能高端化工產業 我是新時代的化工人》成功入選。這也是毛文平從石灰車間實習生到成立個人創新工作室的十年成長足跡。
用毛文平的話說,他實現了從一名化工“小白”到公司“多面手”的職業蛻變。
初入大學,毛文平和很多大一新生一樣,感到有些迷茫,“大學裡我該學什麼、怎麼學?”“畢業後,我該做什麼,怎麼做?”學校爲新生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點醒了他。老師在課上說,“想要清晰自己的未來定位,就要‘軟硬’兼施,既要多去聽業內大咖講經驗,也要學會理論和實踐結合長本領。”
自那以後,只要學校邀請行業內優秀的專家學者、技術能手、勞模工匠來校開展講座或指導課程,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在他看來,“‘專業導論’和‘職業生涯規劃’這些課程,是探索自我、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導航圖。特別是‘化工製圖’這門課程,涵蓋機械製圖、化工製圖等諸多內容,這段學習經歷也讓我在圖紙審閱、設備安裝等日後工作上底氣十足”。
理論知識學透了,如何應用到實踐中?他感覺這是在大學期間遇到的最大瓶頸。幸運的是,他在學校與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校企合作訂單班——“海晶化工班”的學習實踐中,找到了答案。
他告訴記者,從儀器儀表學習到化工操作再到設備製圖,整個教學過程都有學校邀請的企業導師參與。“這些導師包括化工企業的資深專家、技術能手、首席技師,整個授課流程完全參照企業化工生產流程進行設計,讓技能修煉更加專業、實用和接地氣。”
讀大三時,恰巧趕上學校與青島海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毛文平憑藉出色的學業成績和參與企業實戰項目的經歷,獲得了實習機會。
這時,他又遇到了新難關:既要克服“溫度高、輻射強、粉塵大”的環境關,又要克服“上手慢、經驗少、儀器老”的技術關。
“實習初期是3個實習生協同作戰,到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孤軍奮戰。”最需要幫助時,學校的實習指導老師左常江成了他的堅強後盾,“老師不僅定期與企業溝通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還通過視頻遠程指導他如何操作老舊儀器,如何優化工藝流程,有時甚至會聯繫企業的技術專家,爲自己提供一對一的輔導”。
憑藉不服輸的勁頭,毛文平在職業道路上一路“開掛”,由一名實習生被錄用爲生產部副調度員。26歲那年,他又晉升爲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主調度員。
2015年,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席捲而來。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走出“舒適區”,轉戰有機化工領域。
來到新崗位,白天,他穿梭於各個車間,跑流程、捋設備;晚上,他趁熱打鐵梳理現場管線,畫寫PID(管道儀表)流程圖……就這樣,他練就了一身硬核基本功,還被選聘爲苯乙烯工段的工段長。
如今,公司掛牌命名的“毛文平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爲海灣化學苯乙烯廠苯乙烯工段的金字招牌。
越來越多像毛文平一樣的職業院校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奔跑出了自己的未來。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宏表示,學校始終把高質量就業作爲立校之本,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專業技術崗位匹配-高質量人才輸送”的閉環,以校企合作促就業的模式,搭建畢業生就業的大平臺,暢通專業人才培養輸送的高速路,開創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格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