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員工到“新員工”

(原標題:從老員工到“新員工”)

時光之語:75載風華,智啓未來。作爲中國汽車創新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與時代共舞,創新驅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超前眼光和堅定信念,推動汽車供應鏈生態建設,承載着“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的目標,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

魔法故事:

從老員工到“新員工”

9月6日凌晨2時30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運載火箭,畫出一道弧線,劃破漆黑夜空。又有10顆人造衛星批發上天了。

當前,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已經實現了釐米級精度的位置信息服務,其衛星通信技術也已經實現量產上車。

從造車,到造衛星,吉利把賽道“卷”上了天。

9月6日凌晨2時30分,吉利星座03組衛星發射升空,10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時代的吉利

走進吉利第一座工廠浙江臨海基地,一列列精密的機械臂以優雅的姿態翩翩起舞,彷彿是擁有生命的舞者,精準而高效地穿梭於複雜的汽車零部件之間,執行着自動化焊接的精細任務。“他們是我們廠的‘新員工’,車身共計4600多個焊點,100%由他們完成。”吉利員工呂義聰是這一切的見證者,也是這一切的參與者、創造者。他說:“這是吉利科技實力的展現,更是我們老員工與‘新員工’並肩作戰、共創輝煌的最佳詮釋。”

呂義聰近照

恍若隔世,這個從坊間出發、一錘一錘敲出來的汽車品牌,代表中國的民營汽車企業,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穿越時光,每個吉利人都有關於汽車的夢,是時代成就了他們的夢想!

1981年,李書福開了一家照相館,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1986年,李書福從生產冰箱配件、裝潢材料和摩托車等開始,成爲製造業創業大軍中的一員。1997年,吉利正式進軍汽車行業,在浙江臨海建立了首個汽車生產基地。同年8月,吉利的第一輛整車下線。1998年,首款量產汽車“豪情”問世。在民企造汽車被認爲是天方夜譚的那個年代,李書福堅定踏上了造車之路。他最初的夢想是“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

1998年,吉利首款豪情轎車下線

2002年,呂義聰輟學來到台州。1983年出生的呂義聰是安徽滁州人,10歲時父親去世,沒過兩年母親因車禍也不幸離世,成了孤兒的他無奈輟學,投奔遠嫁浙江台州的姑姑。

呂義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車修理鋪當學徒。他喜歡收集一些維修置換下來的廢零件,一有空就獨自琢磨組裝。

“心中有熱愛,時間就不再漫長。”慢慢地,呂義聰在心裡種下了一個“自己完整組裝一輛汽車”的夢想種子。在夢想的驅使下,呂義聰順利應聘吉利集團浙江金剛汽車有限公司。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八八戰略”決策部署。其中第三條: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吉利造車由此駛向快車道!這輛名爲吉利的車,載着“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的目標,把握時代機遇,積極創新變革,開始駛向更遠的世界。

從“學徒”到“大國工匠”

初見呂義聰,他身着吉利標誌性的橙藍相間工作服,笑容中帶着幾分靦腆,但談及汽車時,雙眼即刻閃爍起耀眼的光芒。

他熱情地引領我們參觀他們的“新戰場”。那是一片彷彿置身於未來夢境般的“未來工廠”。數十臺焊接機器人正精準而高效地執行着焊接任務,預拼工位上,兩臺預拼機器人靈活地揮舞着機械臂,將左右側圍總成精準抓取並與下車體自動化預拼,隨後無縫銜接到總拼工位。在這裡,上下兩層機器人協同作業,僅幾十秒的時間,便將上車身與下車身精準定位、焊接,完成了汽車製造中的關鍵一步——總拼。

車間生產實現機器換人

夢想種子種下,呂義聰在臺州圓夢。對於汽車的熱愛讓他有着異於常人的堅持,一路從學徒成長爲“大國工匠”。有人形容呂義聰“腦子裡只有汽車”。常常一個人鑽進一輛輛成品車研究汽車故障,有時候別人下班了,還傻傻地看着故障車,嘴裡唸唸有詞……

如今的呂義聰有多牛?他僅用耳朵就能聽出40多種汽車異響,通過檢查就能排除2000多種汽車故障。

2007年1月,金剛公司承接了284輛出口車訂單,時間緊迫。正在這批車即將交付的時候,調試人員發現,有近40輛車在行駛中有異響。

“給我一輛車,我開出去,讓我試試看。”呂義聰站了出來,半個小時過後,他胸有成竹地對着專家們說:“是動力轉向液壺和發動機怠速控制閥出現了問題。”

大家笑了,連專家會診都沒找出的毛病,一個不起眼的小小工人僅憑開車途中的聽覺,就能如此準確地判斷?呂義聰自信地打開機艙,就在那一刻,大家紛紛向他投來欽佩的目光。

呂義聰舊照

那一年,呂義聰還參加了全國第三屆汽車裝調工職業技能大賽的決賽場上。他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全國第一名,實現了人生的又一次飛躍。

呂義聰今年41歲,已是吉利汽車集團台州基地技術質量總工程師,也是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助理。堅持學習,讓他成了流水線上的“大人物”,先後獲得汽車相關創新成果6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稱號。

從製造向“智造”

“製造業唯有擁抱人工智能,方能更有未來。”如今是“大師”的呂義聰,依然如“小白”般求知探索,與“新員工”們攜手共進,不斷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的應用。

吉利汽車整車智造線智能生產汽車

從AI數字底盤技術到銀河E5車型的革命性突破,當下的吉利,每一步都彰顯着中國自主品牌的實力與未來潛力。創新力爆表的背後,與身處浙江的科技賦能優勢不無關聯。圍繞破解高質量發展新的“成長煩惱”,多年來,浙江一路翻山越嶺,努力跨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這道坡、這道坎。特別是2024年,浙江更是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中提科創之能,大力探索以高能級科創平臺爲紐帶的“科教人貫通”模式,以“大人才觀”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創歷史新高,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4位。

台州亞歐工廠航拍圖

這樣的力度也與汽車科技創新的集大成者吉利的數據相得益彰—— 2024年上半年,吉利實現營業收入達1073億元,同比增長46.6%,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吉利在全球共有3萬餘名高水平、國際化工程研發設計人員。

如今,作爲中國汽車創新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團正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在汽車安全、綠色發展、人機交互、智能駕駛、車載芯片、低軌衛星等前沿科技領域創新變革,推動汽車供應鏈生態建設,爲促進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貢獻“吉利力量”。

策劃:童傑 丁曉琴

執行:章先清 陳紅豔 施安南

技術:蔣齊

記者:餘建紅

(圖片由台州市路橋區委組織部、台州臨海市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