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男孩來臺旅行帶西裝 看正裝潛規則

在法國政界,前外交部長法畢斯常被媒體稱讚服裝得體,他偏好深色西裝、花紋低調的領帶,且不忘放上口袋巾。(取自法國外交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傳真 106年3月7日

特派員看世界專欄法國男孩菲力普經過12小時飛行來到臺灣,對這趟打工度假抱有無限期待。他的行李不大,裡頭有些食物,「還有一套西裝,萬一有人請我參加婚禮或正式場合,就不必買新的了」。

雖然沒有任何統計數據,但菲力普(Philippe)不是唯一在長期旅行時考慮到出席特殊場合的可能性而帶上一套正式服裝的法國年輕人。

幾年前,還是大學生的班瓦(Benoit)到愛爾蘭的一座牧羊農場打工,每天在充滿騷味的羊圈裡刷洗,休息日就到處散步,幾周下來,除了僱主外,也認識了一些村民。

有個週末,小村子裡舉辦一場婚禮,村民邀請這位遠來的法國小夥子參加,正好讓他行李箱裡的西裝、皮鞋派上用場。身高195公分的他不易臨時找到合適的尺寸,所以「我出門旅行幾乎都會帶着一套,以備不時之需」。

在法國一般的記者會上,男性記者即使不打領帶,通常也會穿襯衫、西裝外套、休閒褲和皮鞋,女性可着裙裝或褲裝,也會加上西裝外套,做半正式半輕鬆的時尚休閒(smart casual)裝扮,T恤、牛仔褲非常少見,更絕不會出現球鞋。

無論政治人物或一般公民,都有一種透過服裝表達尊重特殊場合的自覺:自己是這個場合的參與者,自己的存在並非無關緊要,基於對主人的尊重和受邀的感謝之意,都應該在服裝儀容上傳達基本禮貌。

法國人對正裝的執着由來已久。「太陽王」路易十四世(Louis XIV)統治時期,堪稱法國宮廷服裝和時尚的黃金年代,對路易十四世來說,衣裝不僅是衣裝,而且是具體展示國家富強和權力地位的政治語言。

凡爾賽宮收藏的「身着皇家正裝的路易十四世」肖像中,「太陽王」身披繡有皇家象徵百合紋樣的紫色白鼬皮裘,腰掛寶劍,手持權杖,皇冠置於身邊,皮裘下襬張揚地散開,佔據觀者視線,彰顯一國之王的氣勢,這是路易十四世最滿意的肖像之一。

法國政界重視衣着的思維一直延續至今。在2012年8大工業國集團(G8)高峰會中,有場氣氛輕鬆的晚宴,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是唯一打着領帶出席的元首,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Barack Obama)還調侃他說,「佛蘭斯華,就說你可以拿掉領帶了啊」。

在執著於正裝的集體意識中,打破潛規則的人很容易受到矚目。前住宅部長杜芙洛(Cecile Duflot)曾穿藍色牛仔褲出席部長會議,瞬時成爲媒體焦點,前歐洲議員莫哈諾(Nadine Morano)不客氣地指責說,「當我們代表法國人民時,應該分清週末休閒和出席部長會議的區別」。

杜芙洛還曾穿着一身藍白碎花洋裝出席國民議會會議,被批評過於花俏,不像上班該穿的衣服。

國民議會和參議院雖然沒有關於服裝的文字規定,卻有不得質疑的潛規則。

男性議員進入議場,必須繫上領帶,傳說國民議會有個衣櫃放着各種領帶,以供粗心忘記的議員使用;女性議員早年必須着裙裝才能進入議場,直到1972年,政治顧問艾利歐馬利(Michele Alliot-Marie)試圖穿長褲進入國民議會,門衛拒絕讓她入場,她說「如果我穿長褲妨礙了你,我可以脫掉」,門衛只好放行,從此也開放女性着褲裝進入議場。

不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領帶都是必備,牛仔褲也仍被拒於門外。

在政界,經常被媒體稱讚服裝得體的男性代表是前外交部長法畢斯(Laurent Fabius)。他偏好深色西裝、花紋低調的領帶,不張揚也不過時,而且不忘放上口袋巾,很能合宜地以外交部長身分代表法國。

女性官員則風格各異,有時髦簡約的前文化部長佩勒林(Fleur Pellerin)和教育部長瓦洛貝卡森(Najat Vallaud-Belkacem)、成熟穩重的前司法部長陶比拉(Christiane Taubira)和能源部長賀雅爾(Segolene Royal),她們除了在意配色協調,也善用絲巾、耳環、項鍊等配件凸顯個人品味。

法國人對正裝的重視和需求,無關職業或貧富,畢竟任何人都有出席婚喪喜慶的機會。

在平價商場Tati,100歐元(約新臺幣3300元)內就可買到男性西裝,而且選擇多樣,顯見這是很大衆化的商品。

法國名著「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一書裡,一名土耳其天文學家穿着傳統服裝發表他的新發現,沒有人聽;當他換上西裝重新報告,大家就都相信了他。

這段故事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但多少諷刺了一件事:在一部分人眼中,一個人的服裝和社會化程度、嚴肅性、可信度呈正相關。

至少,現在的法國人大概還無法接受一名政治人物穿着短袖襯衫和牛仔褲,同時大談移民政策、傳染病防治或歐盟問題。10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