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開學,需要警惕這些傳染病!雲南疾控最新提醒→

春季氣候多變,溫差較大,爲細菌和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近期,學生將陸續返校,加大了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水痘、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的傳播風險。因此,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學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做好校園常見傳染病的防控。

春季常見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乏力等。流感傳播迅速,尤其在密閉的環境中。爲了預防流感,學生應儘早接種流感疫苗,並注意個人衛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呼吸急促、乏力、失去嗅覺或味覺等。該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尤其在密閉空間內。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疾病,春季常見。水痘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症狀包括全身皮疹、水泡等。水痘多見於兒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接種水痘疫苗對預防該病至關重要。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間,常見症狀包括髮熱、口腔潰瘍、手足部皮疹等。該病通過口腔分泌物、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播。

諾如病毒感染:諾如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胃腸炎,症狀包括嘔吐、腹瀉、腹痛等。學校食堂、宿舍等集體場所容易成爲諾如病毒傳播的溫牀,特別是食物污染和不潔的水源。

防控措施

爲了有效防止傳染病的傳播,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建議,家長和學校應共同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在飯前便後、外出回來、咳嗽打噴嚏等情況下,要及時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洗手時要揉搓手掌、手背、指縫、指甲等部位,確保每個角落都清潔。

正確佩戴口罩,防止飛沫傳播。在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疾病流行季節,學生應在咳嗽或感冒時佩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播給他人。特別是在人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學校教室、食堂、公共交通等)。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學校要定時開窗通風,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環境的空氣流通,減少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的傳播機會。通風時應避免人員集中在一個空間內,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加強健康檢查。學校開學前和開學初要組織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是否有傳染病的症狀(如發熱、咳嗽等)。學校要建立傳染病報告制度,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疑似症狀,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通知家長。

合理膳食,增強體質。健康的飲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環節。家長和學校應確保學生攝入足夠的營養,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不帶病上學。如果學生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課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家長應儘量配合學校的健康管理,確保孩子康復後才返回校園。

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學校要定期消毒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場所,確保環境衛生。鼓勵學生養成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保持校園整潔,防止病菌滋生。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學生應及時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等。

開屏新聞記者 陶彥然

一審 顏媛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