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臺/智慧穿戴 助長輩重拾活力

臺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着歲月流逝,我們的生理機能難免逐漸退化,再加上慢性疾病的侵襲,若缺乏適當的運動,肌少症便悄悄找上門。肌少症的常見症狀包括:腿腳無力、手無力、彎腰撿物腰痠背痛等,這些都可能讓長輩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爲此,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工研院開發了「銀髮智慧賦能衣」,專爲銀髮族量身打造,幫助長輩們延緩肌少症的發生、紓解不適,重拾活力。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林宏墩表示,人在成年後肌肉會不斷隨年紀增長而流失,尤其老年族羣肌少症盛行率達10%到25%,因此常聽到長輩頻繁出現肌肉無力、常常疲累、走路緩慢等情形,加上活動量也明顯減少、平衡感變差,就容易跌倒導致失能。

面對臺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龐大的年長者族羣,除了以新興科技來協助他們維持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輩用得舒服,因此工研院在產品開發上,除了講求技術解決痛點,也更強調穿戴舒適的訴求,如近期發展的銀髮智慧賦能衣、智慧睡墊等。

「銀髮智慧賦能衣」是基於2020年榮獲美國CES創新獎的「iStimUweaR智能衣」,更進一步爲長者所打造,擺脫過去使用生理量測裝置時,得用黏膠固定感測器的限制,工研院將可轉印耐水洗轉印導電膜,印刷在衣物或護具上,提供微電流多點刺激控制肌肉動作,達到高度收縮效果,讓肌肉耐力增加,同時緩解肌肉的疼痛。

林宏墩提到,開發「銀髮智慧賦能衣」是因爲常看到長輩出門一趟就肌肉痠痛,雖然傳統貼藥膏或吃藥的方式簡單,但有副作用或藥物沉積的問題,而低周波電療方式不錯,但也有衣物穿穿脫脫、皮膚對膠過敏等困擾,因此有了將兩樣東西結合、並設計成能隨時隨地貼在身上按摩且穿起來簡單又舒適的想法。

電路要做到服飾上難度不小,將傳統電線車縫到衣服或護具上,無法精準控制要按摩的肌肉點位,再者還要考量要軟式可耐折,以及水洗不會壞,因此後來想到利用轉印的方式,將軟排線路結合紡織材料,直接印在衣服或護具上,就能達到耐水洗、可拉伸的特性,也爲智慧服飾、智慧護具帶來新的突破。

林宏墩表示,這款非接觸生理監測的智慧穿戴裝置,宛如隨身攜帶的健康管家,不僅能幫助長輩們活化肌力,更能爲久坐辦公室、容易頸肩、腰部痠痛的上班族帶來福音。透過手機App分析後,系統可依據使手者的身體狀態,直接利用穿着衣物給予低周波微電刺激,有效促進肌力、舒緩疼痛,讓使用者隨時隨地享受專業級的物理治療。與傳統治療器材不同,這款智慧穿戴裝置無需繁瑣接線,告別繁瑣接線,體驗穿戴式便利,輕便舒適,隨時隨地都能穿戴使用,無論是在家、辦公室、或旅途中,都能輕鬆呵護使用者的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