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賀新春|啓明創投樑頴宇:擺脫浮躁心態,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

來源:創業資本匯

2023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邁入新的歷史轉折期,募投管退都處於換擋調整狀態。清科研究發佈的《2023中國股權投資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已成長至萬億元規模體量,但2021年以來新增募資和投資規模明顯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募集基金規模超13500億元,投資金額超5000億元,分別同比下降了20.2%、31.8%。

雖然股權投資市場整體延續下滑趨勢,投資活動趨緩,但是市場並非沒錢了。面對新的經濟週期和科技創新週期,投資機構本身需要擺脫浮躁心態,變得更爲聚焦和謹慎,將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最需要的領域和最值得投資的企業,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實現“量增”到“質升”的轉變,進而助力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

回顧過去一年,雖然市場環境有所改變,但啓明創投仍順利完成了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募集,且積極在科技及消費、醫療健康兩大領域繼續尋找優質項目,強化對於早期項目、真創新項目的支持。退出方面,2003年至今,我們收穫了8個IPO。同時,啓明創投也全面加強了投後服務能力,吸納了更多專業的投後管理人才,對企業進行及時的跟蹤和溝通,利用啓明創投特有的生態資源網絡,爲投資企業引入所需要的戰略、人才、技術、市場等資源,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展望2024年,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止。在新的國際化週期中,中國創新仍面臨新的結構化機會。中國擁有全球最爲龐大且強勁的內需市場,具備全球最爲完整和豐富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集羣,供應鏈韌性優勢明顯,加之人才紅利的逐步釋放,都成爲推動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國產業鏈和價值鏈向更高端邁進的核心動力。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優質企業開始邁出出海步伐,積極擁抱全球化,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全球化道路,而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區域也對中國創新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希望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和優質公司能夠去當地發展,帶去更爲便捷、有效、可負擔的產品及服務。

以創新藥領域爲例,2023年中國藥企在國際市場尤爲活躍,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藥企的BD交易中,對外授權(license-out)事件數爲53件,許可引入(license-in)事件數爲21件,首次實現國產創新藥企的對外授權數量超過許可引入的數量,同時,對外授權的合作規模也日益增長。僅以啓明創投投資企業爲例,2024開年以來,我們有3家投資企業分別在4天內達成4筆重磅出海交易,交易受讓方涉及美納里尼、Avenzo、阿斯利康及羅氏,可披露交易總金額逾30億美元,交易領域包含ADC、小分子。而從2022年至今,啓明創投投資企業一共實現了19個與國際藥企或海外生物科技公司的BD交易,可披露交易總金額超過85億美元。

除了出海,伴隨科技在各行業的逐步深入滲透,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的系統性投資機會也值得關注。例如科技與醫療健康的跨界融合越來越普遍,尤其是生命科學的數字和自動化成爲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包括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例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圖像分析等,從而提升生命科學研究和臨牀應用的效率和精度;此外還有自動化實驗設備的發展等,這些科研成果和項目都爲醫療健康領域帶來新的解決思路和創新活力。

對於創業者而言,2024年仍然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創業者首先應該把握好公司的現金流儲備,避免過度擴張,制定合理的財務計劃和成本預算,保持公司基本面的穩健發展。同時也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及時瞭解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以便調整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做好人員的優化建設和文化管理,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愈是充滿挑戰的時候,愈是要保持樂觀心態,我們願繼續攜手創業者,共同迎接挑戰,把握機遇,爲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萬健禕

校對:廖勝超

@5000+家上市公司:這份調查問卷,證券時報誠邀您參加!

展望2024年,上市公司發展預期如何?生產與經營的信心怎樣?面臨哪些主要的困難和問題?爲了解以上這些問題,證券時報特別設計了《上市公司2024年發展預期調查問卷》,邀請您真實反映公司的經營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長按圖片掃碼,即可填寫問卷↓↓↓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