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臺商心聲 穩定壓倒一切

自2022年8月初,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北京警告高調訪臺後,兩岸關係轉趨緊張,共機共艦擾臺幾成常態,也令兩岸經貿出現波動。其中,2023年4月陸方突就臺灣禁止大陸2,455項商品進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範圍涵蓋農產品、化工、紡織、機械等,之後調查範圍擴大至2,509項。

大陸此舉令外界熱議臺灣ECFA的存續,多年受惠的傳統產業更擔憂隨後衝擊。2023年12月15日,大陸提前公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結果,並在21日公告中止ECFA包含丙烯等12個稅目的關稅減讓,令臺灣石化業整體銷陸稅率將從0%增加至2%~10%。

臺灣業界擔憂,大陸「切香腸」式的貿易制裁恐未結束。然而,陸方一方面對我實施制裁,但仍持續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與商貿互動,中央及地方不斷釋出惠臺政策。包括2023年8月底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如期登場;11月初公佈惠臺10項便利臺灣民衆出入境措施;南京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也共同推動電動車產業鏈合作發展;12月22日起大陸並恢復臺灣的石斑魚輸入。

情況顯示大陸一方面設法維繫兩岸民間經貿交往互動,一方面則預先因應國際與兩岸關係變化,主動對臺出招施壓。惟自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後,兩岸間缺乏互信導致關係漸行漸遠,但區域和平、經貿往來、互助交流仍是兩岸關係重點。臺灣總統大選後不論由誰勝出,均勢必要儘快建立溝通管道,以防兩岸間的敵意與衝突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