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強徵同盟關稅「破壞地緣政治」 恐面臨政治、經濟激烈矛盾
▲美國總統川普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佈對等關稅政策,並簽署總統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羅翊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提出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旨在依據貿易伙伴對美國徵收的關稅水準,向其徵收相應的關稅。然而,這一政策同樣適用於美國的同盟國,未來恐將引發政治和經濟上的矛盾。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川普於美東時間2日在白宮舉行「讓美國再度富裕」記者會,宣佈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徵對等關稅,對象涵蓋日本、臺灣、南韓、歐盟、中國,並簽署總統令、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其中日本被課徵25%、南韓爲24%,臺灣則爲32%,強調新的關稅措施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降低貿易逆差,並使企業迴流美國。
報導指出,川普在演說中談到,將從美東時間3日起針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進口車追加徵收25%的關稅。
其中,川普還在演說中特別提到日本,表示身爲美國同盟國的日本,竟然向美國出口至日本的稻米徵收700%的關稅,而在汽車貿易的領域上,美國分別在南韓、日本市場面臨的巨大的貿易屏障,因爲在南韓有81%的汽車爲南韓製,至於在日本當地則有94%爲日本製。
《日本放送協會》經濟部記者內藤泰弘分析,儘管目前仍尚未得知對等關稅加徵後將影響何種產業的出口產品,但除了汽車以外,日本還向美國出口土木工程施工機械、採礦機械、光學機器、半導體制程裝置,以及最近提升食品與農漁產品的的出口。民間估算,在川普針對進口車加徵關稅後,將影響日本的GDP下跌0.2%。
▼川普宣佈對等關稅稅率。(表/記者陳宛貞制)
1. 對盟國徵收高額關稅的矛盾從《日本放送協會》所繪製的美國對各國加徵關稅來看,美國向日本(24%)、韓國(25%)、歐盟(20%)、英國(10%)等傳統盟國徵收對等關稅。同時,印尼(32%)、臺灣(32%)與中國(34%)的稅率相差無幾。
美國總統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曾於去年10月在《日本放送協會》的專訪中透露,川普政府秉持「美國優先」原則,一旦判定該國採取對美國不公平的貿易通商政策,即便該國是美國的同盟國,在關稅政策上也不予特殊對待。
2. 以「非關稅壁壘」爲由實施額外關稅
日本對美關稅爲46%,而美國川普政府則對日本課徵24%對等關稅。在此之際,值得關注的是「非關稅壁壘」的概念。這意味,美國認爲日本市場存在某些阻礙美國商品進入的因素(如安全標準、認證制度、政府補貼等),並將其視爲貿易壁壘。
日媒《富士電視臺》指出,除了關稅影響貿易以外,其實日本對美國稻米課徵高額關稅(700%)以及相關的管制措施,將上日本國內本身實施的消費稅制度,以及近年來日圓持續走貶,都成爲被美國視爲產品出口至日本時受阻的要素。
▲川普2018年時曾執意提高進口汽車關稅,引發日本、俄羅斯、歐盟WTO怒槓。(圖/路透)
3. 關稅政策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 在美國對盟國實施關稅的同時,中國和俄羅斯等競爭對手正透過不同的方式深化與這些國家的經濟關係。日本KPMG撰文分析,中國則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對東南亞國家在經濟層面的連結和影響力,將中資和中國籍勞工送往被援助國,提高該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4. 經濟民族主義的影響日媒《まいどなニュース》和田大樹撰文指出,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體現了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其核心理念是「美國第一」。2018年,川普就曾針對鋼鐵和鋁製品課徵25%和10%關稅,以此減少貿易赤字、振興美國國內相關產業,比起自由貿易的概念,更加重視如何保護自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