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全臺買賣移轉 今年恐連2衰、明年不看淡

全聯會指出,若以2023年全年度推估值來看,全國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大約減少7.30%,預估桃園市、臺中市分別減少10.21%及10.77%;臺北市減少8.09%,高雄市減幅5.54%,新北市年減4.02%,臺南市持平微增0.57%,新竹市則將逆勢增加10.26%。

全聯會指出,展望2024年,選後局勢穩定,但建材及人工的成本上升壓力有增無減,2024年將開徵的碳費,可能會增加鋼筋及水泥的成本,反應到預售屋及新成屋的售價,中古屋可能也會跟着間接帶動。

雙北市的重大公共建設還是以捷運線拓展爲焦點,信義線東延段及萬大一期進度皆已達7成以上,萬大一期預計2026年6月完工通車,二期預計2030年完工通車,三鶯線預計2025年完工通車,將爲雙北市可及性及聯通性帶來新進階,房市需求也會跟着變動。

桃園市持續因爲新興重劃區完工交屋,供給量同步增減,房價受到區域公共建設發展支撐,價平量增;臺中市初估將減少約10.77%,但是2024年臺中港區的新成屋供給量將大幅增加,整體移轉棟數應比預期的多。

南臺灣臺南市及高雄市已逐漸走出調整期、回覆穩定成長,科技廊帶的影響逐漸白熱化,市場看好度提升,新青安房貸政策帶動下,預料高雄市回溫速度將優於臺南。

新竹市年登記量約在7千戶至8千戶之間,年增率受到新成屋交屋戶數影響較大,2024年新成屋陸續交屋,預估成長率約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