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冷風、熱水、運動都可能嚴重致敏
□通訊員 朱諾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婕妤
最常吃的雞蛋、大米,可能讓人過敏。近日,某知名主持人公開自己吃了40年的雞蛋才發現對其過敏並引發頻繁心悸的情況,引發大衆關注。食物過敏爲何會引發心悸?過敏難道會存在40年的“潛伏期”?隨着年齡增長而過敏更爲頻繁?對於大衆關注的熱點,專家表示:這樣的情況並不鮮見,生活中還有不少因冷風、熱水、運動而導致過敏的案例。
40年的“潛伏期”?有些過敏隱匿很深
該主持人因最近感覺心悸越來越頻繁,而去醫院檢查。結果卻顯示是雞蛋作祟,且過敏還引發了其體內的炎症反應,導致易產生結節,醫生叮囑她不能再吃任何含有雞蛋的食物。當她三個月沒再吃含雞蛋的食物,心悸的症狀也隨之消失。
對此,市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於曉雲表示,雞蛋是我國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之一,其過敏發生率在嬰幼兒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牛奶,“過敏反應不僅限於皮膚症狀,如常見的紅疹、風團、瘙癢,還會有黏膜部位的水腫,也有的會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以及腹痛腹瀉等消化道反應。還可能出現心悸、血壓降低,甚至暈厥休克,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但爲何會有40年的過敏“潛伏期”?專家表示,常見的過敏性症狀分爲急性和慢性,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在接觸食物後很快出現症狀,一般不超過10小時,而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症狀出現比較慢且隱匿,從而易被忽視。“進食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出現過敏症狀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急性過敏。而慢性過敏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慢性刺激,也許此前在暴露的過敏原當中不足以誘發免疫反應,長期接觸之後加深刺激從而激發反應。”於曉雲解釋,“慢性過敏會引起體內持續性的炎症反應,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系統都可能有刺激或者損傷。”
發作與年齡相關?過敏並非一成不變
“吃了40多年雞蛋才發現過敏”的熱搜,也引發了網友們關於“過敏與年齡是否有關”的討論。市民黃瑩瑩就表示,自己從小就對大豆等物質過敏,會表現氣喘、眼瞼發紅浮腫等症狀,對她來說含有大豆的食物是絕對不能碰的,甚至曾有被送往醫院的經歷,但不知哪天開始,似乎這種過敏症狀消失了:“爲什麼有人小時候對某樣東西不過敏,長大了反而過敏?而我是小時候過敏,長大了反而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過敏真的與年齡有密切關聯?”
對此,於曉雲解釋,其實過敏跟年齡並沒有太大關係,“過敏反應並非一成不變。有些孩子小時候對牛奶、雞蛋過敏,那時孩子免疫系統還不完善,可能對很多東西過敏,但隨着成長中自身免疫系統重建,就可能對這些食物不再過敏。而相反,有些人小時候可能不過敏,但是他其實攜帶這種易感基因,此前暴露的時候不足以誘發反應,所以沒有過敏;但隨着接觸過敏原不斷慢性刺激,就會逐漸出現一些過敏反應。另外,有些人免疫功能下降後,他可能就會對以往不過敏的東西出現過敏反應。”
專家表示,食物過敏通常出現在生命早期階段,隨後有可能出現哮喘、過敏性鼻炎,也可以同時存在。有些食物過敏可能會隨着個體免疫水平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變化,如IgE介導的牛奶、雞蛋、大豆、小麥等,隨着年齡增長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耐受,甚至完全耐受;花生、堅果類往往持續到成人階段。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更容易更早出現耐受。但是有些可能終身無法與其“和平共存”。
哪些因素會致敏?
這些奇葩過敏原並不鮮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食物過敏患者越來越多。國際免疫聯合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認定並命名的食品過敏原共計297種——62種植物源性食品含205種過敏原、40種動物源性食品含92種過敏原。其中,牛奶、雞蛋、花生、甲殼類、魚類、大豆、堅果和小麥是常見的“八大”食品過敏原,90%以上的過敏反應由這些致敏食物所引起。
還有吸入性過敏原,比較常見的是蟎蟲、花粉、蒿類、柳絮等,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甚至哮喘等症狀;藥物性過敏原,例如青黴素過敏、頭孢類過敏、止痛藥過敏或者其他藥物過敏的情況;接觸性過敏原,例如皮革金屬製品、化工產品過敏。
“臨牀上,我們還接診過紫外線過敏,冷、熱過敏,壓力性過敏甚至運動過敏。”於曉雲介紹。一打籃球就過敏,大學生劉欣(化名)近期運動結束後胸口都會出現紅疹,無奈之下只能就診。專家解釋,這是運動性蕁麻疹,又稱爲膽鹼能性蕁麻疹,是一種在運動、受熱、情緒緊張或攝入熱飲後誘發的皮膚疾病。它主要是由於體內溫度升高,導致體內組胺和乙酰膽鹼的釋放增多,進而引發皮膚上會冒出很多直徑1—3毫米的小紅點,就像針尖大小的風團,也可能出現血管性水腫等症狀。症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狀。而乙酰膽鹼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運動後體溫升高,神經系統會釋放過多的乙酰膽鹼,而乙酰膽鹼是激發過敏反應的中間環節,導致炎症反應,可以誘發蕁麻疹。”於曉雲給劉欣開出相關抗過敏藥物之後,建議其適量運動,且運動後少喝熱飲,平時減少情緒激動,劉欣的症狀逐漸緩解。
不少網友還列舉出自己一吹冷風就過敏,洗完熱水澡也過敏等困擾。“過冷、過熱、反覆摩擦刺激、太陽光直接照射、劇烈運動等物理因素都可能與蕁麻疹的發生有關。”於曉雲介紹,易過敏體質的人羣,在天冷時皮膚受到冷空氣刺激,有可能發生寒冷性接觸性蕁麻疹,導致皮膚過敏,“還有人長期坐着就會出現皮疹;以及食用辛辣飲食導致體內膽鹼能的釋放,也可能會誘發。”
如何預防過敏?
避開過敏原,提高免疫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且這些數字仍在不斷上升。在中國,過敏的發病率達27%,這意味着每3到4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遭受過敏的困擾。
如何預防過敏?專家提醒,要規避明確的過敏誘因,識別真實過敏反應和可能的促發因素,及時就醫和規範救治,降低慢性基礎性疾病加重過敏反應的風險,採取干預措施避免復發,保持樂觀心態,注意生活起居、飲食得當和體育鍛煉,必要時佩戴口罩等。
於曉雲強調,大多數過敏原按照現在的檢測技術手段可以檢查出來,市民可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接觸,“但生活中的過敏原可能在檢測中並非都能查到,因此增強免疫力也是預防過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等,都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