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期貨知識 創多元交易機會

2023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臺中場22日舉辦,復華投信副總廖崇文(左起)、證基會處長王偉坤、期交所交易部高級專員謝怡升合影。圖/陳昱光

由金管會證期局指導,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共同主辦的「2023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7月22日舉辦臺中場,邀請期交所交易部高級專員謝怡升、復華投信副總廖崇文進行專題演講,分別以「充實期貨知識,瞭解市場風險」與「全民理財時代-市場趨勢與投資策略」爲主題,與現場參與講座及線上直播投資人共同分享。

全球期貨選擇權交易

亞洲佔逾6成

近年期貨選擇權交易快速成長,據統計,2022年期貨交易量成長0.1%達293.14億口,選擇權交易量成長63.7%,達545.32億口。以各區域期貨市場發展來看,亞洲地區持續奪冠,市佔率逾6成,交易量達506.3億口,成長率65.7%,主要爲印度市場增加逾1倍所致。

第二名則爲北美洲地區,市佔率達2成,年成長9.3%,交易量達168.07億口;拉丁美洲交易量衰退3%,達86.24億口,市佔率維持第三;而歐洲地區則是衰退11.9%,主要是受到俄烏戰爭制裁,以及倫敦交易所(LME)鎳期貨事件帶來負面影響導致。

謝怡升指出,全球交易量前三大期貨及選擇權類別合計爲股價類、匯率類及利率類,市佔率各達73.7%、9.2%及6.1%。股價類商品位居主流,成長率達47.7%,包含股價指數、個股類和ETF期貨及選擇權等,交易量共達618.35億口,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臺灣期貨市場

小型化設計、標的多元

以臺灣期貨市場而言,2022年交易量爲3.84億口,今年上半年累計交易量1.45億口,目前共有股價指數、股票、商品及匯率商品共335檔,上半年主要商品交易比重以臺指選擇權54.73%最高,其次爲小型臺指期貨19.16%、股票期貨14.21%、臺股期貨10.59%。

謝怡升表示,近來期貨市場新商品發展着重匯率期貨、國外指數及商品期貨,以及次產業或特色指數期貨三類,整體朝向商品規格小型化、操作策略更精準;接軌國際市場、標的更多元;新臺幣計價、降低匯率風險等趨勢。

例如期交所發行半導體30期貨及航運期貨,基於臺灣半導體產值全球排名僅次於美國,已形成完整生態系,自上市櫃半導體類股中,篩選發行市值前30大股票爲成分股,且採小型規模設計,每點50元,契約價值約20萬元,參與門檻低,有利擴大市場參與程度。

此外,在交易策略上,除了看多買入期貨、看空賣出期貨之外,次產業指數或特色指數期貨,還能夠進行跨次產業指數強弱勢交易、次產業指數與個股策略交易,並能成爲替代ETF的另類選擇,創造更多樣化的交易機會。

謝怡升表示,期交所自2017年5月15日推出夜盤交易,掛牌商品與交易時間涵蓋歐美現貨主要交易時段,目前已將元大臺灣50 ETF期貨納入夜盤交易時段,後續將依市場需求及流動系,分階段增加掛牌商品。

槓桿特性

留意交易損失及追繳風險

針對期貨槓桿特性,謝怡升提醒,投資人須留意交易損失及保證金追繳風險,當期貨市場行情不利於交易人契約時,期貨商爲了維持保證金制度,會要求追繳額外保證金,期限內無法補齊將代爲沖銷期貨契約,若仍有虧損,投資人需補繳損失金額。

另也必須考量流動性風險,在行情劇烈變動時,市場可能短暫缺乏流動性,停損平倉未必可立即成交,損失金額可能進一步擴大,以及低風險策略未必完全低風險,建議投資人應作好寬裕的資金管理,以及嚴守操作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