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雲門、田間薪傳

演出前,藝術總監鄭宗龍分享說,昨天彩排後他獨坐田間望着舞臺發呆,很擔心明天會下雨。一名農夫走過來打招呼,笑說,你們看過大風大浪,這種小場面不用擔心啦。鄭宗龍心想,這片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稻穗舞臺怎麼會是小場面?需要多少人付出多少汗水和時間,還要謝天謝地,纔有今日的收穫呀。

農家看天吃飯,同樣地雲門在池上的演出也是無論晴雨,只不過下雨時,舞者會很辛苦。感謝老天爺,演出當天秋日暖暖,舞影稻浪完美構成一幅精彩的印象畫。

同場加演由當地學童演出《薪傳》中的〈耕種與豐收〉,更是驚喜連連,小朋友模擬早年農夫在田裡彎腰勞動的辛苦與歡愉,說是要跳給阿公阿嬤「驗收」。他們做到了,坐在我身旁的家長們個個含笑帶淚,臉上滿是驕傲。

林懷民老師說臺灣有個傳統是子弟戲,以前沒有娛樂,農家子弟必須粉墨登場娛親。他創作時就是希望幼稚園小朋友也可以跳,沒想到如今在池上實現了。所有小舞者來自當地,由當年跳過這支舞的雲門舞者定期來教,再選拔。練舞的堅持和演出的感動,一定會讓小朋友永生難忘。這就是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