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化檢驗拉高至10人1組 僞陰性恐增

新北市中和景福裡景福市民活動中心設機動篩檢站,圖爲民衆前往快篩。(陳俊吉攝)

爲因應國內疫情升溫可能增加的採檢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起將改變醫院進行PCR採檢的原則,要求陪探病者、醫事人員進行10人一組的池化核酸檢驗(Pooling PCR),同時調降每次給付金額至600元。醫界批評,此舉恐增加院內佔牀率,並增加僞陰性個案。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過去已開放醫院執行池化核酸檢驗,只不過是採1比5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將5個檢體視爲一組,每次給付1200元,現在只是擴大爲10人一組,且池化檢驗國外一直在做,用在發生率不高,或檢驗預期值低的族羣不僅能節省成本,又可快速得到結果,對醫療資源分配與病人來說都沒問題。

一名醫院高層私下透露,全臺灣有兩百多家獲食藥署認可的實驗室可操作池化檢驗,幾乎每一間實驗室採用的儀器都不同,而根據仿單,檢測儀器大多是採1比3或1比5的方式進行,指揮中心若將比例拉高至1比10,不只會影響到檢驗結果,還會拖到民衆出院的時間,「沒想到連這種錢都要省。」

該名高層解釋,依照仿單規定的人數比操作儀器可揪出Ct值超過35以上的陽性個案,但若將比例拉高至一倍,原先會變陽性的個案可能就測不到,因爲病毒量已被稀釋,此時大約就只能抓出Ct值30以下的個案。

此外,將池化人數拉高至10人一組,也會影響到病患出院的時程,該高層說,當給付被砍至600元,醫院就必須等湊滿一組纔會上機器檢測,原先可能等3小時就有結果,改成10人後恐延至6小時,這對陪病家屬來說是最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