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破局的“重慶答卷”

原標題:乘客及時趕上公交併非“運氣好”,而是因爲數字賦能公交“智慧”上路(引題)

城市公交破局的“重慶答卷”(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仕強

閱讀提示

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重慶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18.5582億人次,僅次於北京市。

近年來,隨着出行方式多元化,全國多個城市公交客運量呈現下降態勢,但重慶市的公交客流量卻恢復明顯,在2023年逆勢成爲全國公交客流量第二大城市。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重慶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18.5582億人次,僅次於北京市。

事實上,重慶公交也曾經歷過客流下滑。2015年,重慶公交日均客流量達到歷史最高值後開始下滑,但到了2023年國慶節後,重慶公交日均客流恢復至400萬人次,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數字賦能讓公交“智慧”上路

在重慶兩江新區的各個公交站臺,上班高峰期,不少通勤者都會一邊查看手機APP裡的到站信息,一邊不停地望向路口,往往就在大家等車焦急時,會連續駛進幾輛公交車,瞬間清空站臺。乘客及時趕上公交併非因爲“運氣好”,而是重慶運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公交行業,讓公交“智慧”上路。

在位於兩江新區人和街道的兩江公交數據監控指揮中心裡,一張大屏上跳動着不同的數據,實時顯示營運車輛總數、刷卡數據(客流)、公交路線、各片區運行車輛數和運送人數等。“依託這張大屏,我們改變了傳統的調度方式,爲公交裝上了‘智慧大腦’。”兩江公交信息技術部工作人員說,過去,公交調度靠既往經驗,只分爲高峰和平峰,調度表就是一張薄薄的紙。遇到上下班高峰,或者交通事故等突發情況,乘客往往“乾瞪眼”。

記者瞭解到,爲了讓數字賦能城市公共交通一體化,重慶城市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整合資源,成立了重慶交通開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管理+IT”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服務模式,在公共交通一體化、智慧公交、智慧樞紐等方面,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強化安全運營保障、提高管理敏捷度。

哪些公交線路、站點最熱門?車廂內是否擁擠?在數字公交雲平臺上都能實時看到。雲平臺涵蓋了智能調度系統、安全監控系統、智能維保系統、崗前檢測系統、服務稽查系統、公交ERP管理系統、公交大數據系統等。“目前,該雲平臺已在重慶公交上全面應用。”開投科技相關負責人說,公交所追求的目標是乘客乘坐舒適,車內不過於擁擠,同時車輛不會空跑,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依託大數據等技術,這一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暢通“大動脈”疏通“微血管”

重慶是山城、江城,因獨特的地理條件,市民出行對公交的依賴性相對較強、需求相對較大,但也受地形特點的限制,道路資源緊缺、站場設施不足、線路開行困難,站點覆蓋盲點大。因此,重慶公交在着眼暢通城市公交“大動脈”的同時,也注重疏通背街小巷“微血管”,把公交開到居民“家門口”。

“現在出門就有公交坐了,不到5分鐘就能到軌道站,太方便了。”家住重慶沙坪壩雙碑團結壩附近的張桂榮,提着一個大包,坐上了3222路小巷公交。爲改善中心城區居民出行環境,拓展城市公交網絡層級、完善線網布局,重慶相繼開通了城市公交快線、幹線、支線三級公交網絡,讓公交“大動脈”更加暢通。但受山城獨特地理條件影響,常規的公交無法全覆蓋,爲破解市民公共出行“最後一公里”,疏通背街小巷“微血管”等難題,重慶決定實施完善微循環公交網絡、打造公交軌道協同發展的小巷公交。

小巷公交線路里程一般爲3至5公里,站間距200至500米,串聯社區、醫院、學校、菜市場等,實現與城市軌道交通、幹線公交和公交樞紐場站無縫接駁。去年7月開通的3222線路,就是一條典型的小巷公交。線路往返里程約3公里,惠及周邊2萬多名居民。該線路每天開收班時間爲6點到20點,它的開通,讓沿線居民到軌道站的時間縮短至三五分鐘。

與此同時,爲確保小巷公交真正服務沿線市民,在開通前,公交企業員工走進社區收集相關信息,採用大數據系統分析客流需求,契合市民出行時間及需求,從而確定哪些公交線路可以延伸進社區的背街小巷。

全力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

早高峰時期,496路公交是沙坪壩區多個小區居民上班及周邊小朋友上學的必選公交,許多通勤者搭乘公交到地鐵站換乘,傍晚時分,496路公交又服務於來往於夜市的羣體。公交運行區間一頭連接沙坪壩最大的居民區所在地,另一頭連接着沙坪壩地鐵站,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在此交會。

過去,496路公交車的收班時間爲22點,但是軌道交通的收班時間是22點30分,很多乘客只能打車回家,出行成本相對增高。爲此,他們向公交公司提出建議後,496路公交的收班時間就延長了足足40分鐘,調整成了22點40分。

在當地居民眼中,496線就像是一條紐帶,把他們的居住地、生活休閒地和工作地緊密地聯繫起來,形成了“公交上的生活圈”。

記者瞭解到,早在2013年,重慶便執行公交軌道免費(優惠)換乘政策,該政策一方面提升了老百姓的換乘意願,實施後日均換乘客流增加約20萬人次,另一方面有效緩解線網優化給老百姓帶來的新增換乘壓力,推動了“快乾支微”線網結構優化。

“我們正以軌道上的都市區爲基礎,加快建設‘公交上的生活圈’。”重慶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重慶聚焦中心城區廣大市民生活、工作、學習、休閒、消費,以服務社區“15分鐘便捷出行”爲重點,着力推動公交與軌道、公交服務與城市生產生活場景深度融合,構建起“都市綠色智慧出行共同體”。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