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讓老街區煥發活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要求,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等。當前,城市更新工作正在各地陸續開展。各地城市更新都有什麼特點,取得了什麼成效,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記者在北京、上海、天津進行了採訪。

北京:更新項目大增

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暨第二屆北京城市更新週上,一組數據引發關注:2021年至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項目庫的項目數從619個增長至1167個,增幅近1倍。據悉,北京今年重點實施177個城市更新示範項目,涵蓋居住類、產業類、公共空間類等五大類項目。

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處長鬍洪亮表示,北京城市更新要堅持首都城市戰略、以人爲本理念,社會參與、統籌更新。

自2022年起,北京已連續3年舉辦“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活動。在今年評出的14個“最佳實踐”項目中,位於市中心的鐘鼓樓片區和北京站尤其引人關注。

東城區鐘鼓樓片區位於中軸線最北端,涉及630餘座平房院落,建築規模達10.6萬平方米。2023年項目完工後,建築本體得到保護與修繕,街巷空間品質精細化不斷提升。

“針對鐘鼓樓片區的保護更新,設計團隊充分尊重中軸線文化價值和片區特質,疊合各朝歷代地圖影像,立足現狀延續街區氛圍,避免風貌切斷式的簡單復古,使青磚灰瓦、淡雅質樸的老城風韻得以傳承。”規劃師曹宇鈞說。

北京站通過更新項目,將站區西側停車場改建爲出租車調度站,蓄車能力提高60%;同時,將站區停車功能整合至北京站東街,騰退盤活停車空間,使停車場日均停車量增長了10倍。

此外,西城區大柵欄觀音寺片區“共生街區”起步;朝陽區751文化消費街區更新;豐臺區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改造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鐵萬源街站點周邊片區改造……

這些項目體現出北京城市更新的特點和趨勢:堅持規劃引領,落實不同空間圈層的功能定位;突出街區統籌,實施片區綜合更新;注重民生改善、全齡友好,關注城市活力,支持改革創新;同時,體現多元參與,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城市更新,推動城市更新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目前,北京正謀劃一批站城融合、綠色空間、花園城市、濱水空間、活力街區、現代產業園區等市級重大項目,支持宜居、智慧、韌性城市建設。已形成以《北京城市更新條例》爲統領、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爲基礎、各項配套政策爲支撐的政策體系。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何景濤表示,北京有序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設了一批具有示範引領效應的項目,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打造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北京模式”。“未來,要從多層次規劃、多專業團隊、多主體聯合和全流程統籌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爲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發揮更大作用。”何景濤說。(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天津:完善基礎設施

10月1日,位於天津市河西區的西柳公園文化雕塑揭牌,標誌着西柳公園、雅緻園更新改造已全面完成。據悉,此次更新改造涉及休閒健身廣場等7處功能空間1200平方米地面修繕鋪裝,新增48組適老座椅等設施,場地佈局滿足不同羣體的運動、休閒等需求。天津城投集團柳林城更公司副總經理程建通介紹,全新的西柳公園和雅緻園將惠及柳林街道全域約5.5萬名居民。

天津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鵬介紹,在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中,集團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目前,集團旗下正在施工的共有5個片區類城市更新項目和2個微更新項目,總投資額超500億元。

2023年出臺的《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3—2027年)》提出了中心城區五方面提升計劃、16項更新工程、44項重點任務。同時,天津制定《城市更新項目策劃方案編制指南》,規範項目謀劃工作。今年以來,天津推動各區加緊謀劃更新項目,上半年新增河西區西南樓、紅橋區西站南、東麗區東麗商場等7個綜合片區類更新項目。截至今年6月底,已審定、招標城市更新項目29個。

在濱海新區,老舊交通基礎設施實現快速升級。10月10日,在濱海火車站不遠處,是中鐵建工集團天津軌道交通B1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十三標段的建設現場。天津軌道交通B1線總長31.3公里,貫通濱海新區南北、下穿京津城際高鐵線路,與濱海火車站實現換乘,是國內首次採用下穿高鐵線路的方式建設的軌道交通工程。今年6月,B1線十三標項目團隊通過高效施工,用時7天完成區間最後一塊結構頂板施工、11小時完成區間頂板592立方米混凝土澆築,實現區間主體結構封頂,施工速度位居全線前列。

中鐵建工集團天津軌道交通B1線十三標段項目負責人姜海迪介紹,10多年前,這裡是一片三面環水的鹽鹼地,如今,更多全新軌道交通項目的落地讓周邊居民出行方式得到升級。

今年以來,天津市組織開展覆蓋全域、涵蓋6個層級的城市體檢;構建“61+38”的特色指標體系,強化專家和專業技術團隊的支撐作用,依託天津數字住建平臺建立數據採集系統,對全市16個區、249個街鎮、約22萬幢住房進行調查評估。以體檢發現的問題爲重點積極開展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

天津市住建委城市更新處處長石林表示,天津正加快《天津市城市更新條例》立法研究,將城市更新經驗上升到法治層面,規範、指導和保障城市更新行動可持續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上海:從“鏽帶”到“秀帶”

當前,上海正加大力度進行舊住房成套改造,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上海將確保完成31萬平方米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尤其是加快實施無衛生設施舊住房改造。

楊浦區,曾經的“工業鏽帶”如今已變身爲令人嚮往的“生活秀帶”,成爲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範例。“綠之丘”是楊浦濱江蛻變的一個縮影。這座曾經的菸草公司機修倉庫,如今已成爲楊浦濱江岸邊的“空中花園”,螺旋式階梯蜿蜒而上,層疊的平臺佈滿綠植,行人漫步其中,汽車穿越而過。設計師團隊在保存工業遺蹟的基礎上,以“綠”着色進行改建,重賦價值,讓老建築煥發新青春,成爲衆多遊客的打卡地。“綠之丘”設計者、同濟大學景觀學系主任章明說,城市的發展不是推翻重建,而應當像底片疊加,越來越豐富。

類似“綠之丘”這樣的工業遺產在楊浦濱江較多。以楊樹浦電廠遺蹟公園內的淨水池爲例,通過巧妙的設計改造,原構築物的柱礎、圓形大底盤以及條形結構被重新利用,如今這裡作爲“一尺之間”零碳主題咖啡館,成爲市民遊客喜愛的休憩地。昔日的煤灰倉則變身灰倉藝術空間,用於舉辦各種文化活動。11月2日,楊浦濱江又將迎來一處開放的新場館——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這裡將藉助更加豐富多樣的數字化展陳手段,更爲生動立體地展示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義與上海實踐。

上海楊浦濱江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錢亮表示,楊浦濱江統籌推進多個示範區創建,通過現代設計手法使之成爲博覽秀帶、景觀體驗帶和活力交織帶“三帶”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間樣板。

近年來,楊浦區接連啓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兒童友好公共空間示範區、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世界會客廳”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空間無障礙創新示範區5個示範區建設。這5個示範區維度不同卻又緊密關聯,都是在探索人民生活的理想場景,讓每一個人在這裡都能詩意棲居。

楊浦區文化和旅遊管理事務中心文博管理部部長李佳蕾介紹,隨着《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深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發佈,楊浦區將落實重點項目清單,配合推進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落戶楊浦,活化利用上海鍋爐廠舊址建設成爲市民中心,推進嗶哩嗶哩、抖音集團等項目中的老廠房修繕利用,讓示範區建設成果與時代共進、與人民共享。

“未來,城市更新將聚焦民生福祉,在助推老城區換新顏的同時,加快居民家門口的綜合服務體建設,滿足居民一站式、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驗。”上海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說。(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