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歡記》:訂婚宴慘遭打耳光!麥承歡的一句話爲何讓媽媽破防?

在《承歡記》中,訂婚宴是有毒一般的存在。

第一場訂婚宴,辛家人陰陽怪氣,麥家人受盡屈辱,雙方最後不歡而散,麥承歡與男友鬧掰。

第二場訂婚宴,辛家亮心懷鬼胎,劉婉玉連蒙帶騙,雙方再次顏面盡失,麥承歡與媽媽鬧掰。

別人訂婚都是喜氣洋洋、神采奕奕,唯有這兩家人,每次都是心事重重、殺氣騰騰。

沒有訂婚宴的喜悅,只有鴻門宴的殺氣。在兩場宴會中,麥承歡氣炸了兩次:第一次,她衝着辛家人發飆;第二次,她衝着媽媽放狠話。

對比兩場訂婚宴,最大的變化在於麥承歡對媽媽的態度。在第一次訂婚宴上,她爲了保護媽媽,當場說出“這飯,可以不吃;這婚,可以不結”的狠話。

畢竟,麥承歡對於父母,向來都是尊重孝順、體貼入微。正如麥承歡自己說的那樣,她就算再愛一個人,也不會讓家人因爲自己受到半點委屈。

話音剛落,言猶在耳。在第二場訂婚宴上,麥承歡爲什麼就與媽媽鬧掰了呢?

答案很簡單,媽媽觸及了麥承歡的底線。

麥承歡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從小體諒媽媽的辛苦、父母的不易,所以她纔會處處忍讓、步步退縮。只是,出乎麥承歡的意料,她一再的忍讓和妥協,換來的卻是媽媽的變本加厲。

劉婉玉瘋狂地試探,麥承歡不斷地讓步,在反覆的退讓之後,麥承歡退無可退,媽媽已經將她逼到了懸崖之上。所以,劉婉玉私自答應訂婚宴,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劉婉玉的控制慾,像是不斷收縮的藤蔓,最終捆綁了麥承歡。

對於媽媽的這種行爲,麥承早就看得清楚,他直言,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不過,人有美醜,事有輕重。在不涉及原則的小事面前,麥承歡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像是一隻成年的鴕鳥,習慣性將腦袋埋進沙子之中,閉上了眼睛,就等於放過了彼此。

然而,婚事是人生中的大事,是麥承歡的底線。所以,她以前可以忍受媽媽二十九年的控制,但這次她不願意做提線木偶。

“從小到大,大事小事,我都儘量地聽您的話,您的無理要求,我都儘可能地忍讓,我以前總是想着,因爲媽媽爲我好,所以我步步退、步步讓,不知不覺間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我想,您可能只想要一個乖順的洋娃娃,由您提着線操縱着,去完成您年輕時沒有完成的抱負。而我,而我麥承歡,我麥承歡如今再也不想做這個洋娃娃了。”

麥承歡的這段話,聽之令人動容,觀之令人心疼。她小心翼翼地討好,得到了一個強勢的媽媽,失去了一個應有的自己。

子女從來都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誰也無法代替誰做決定。

麥承歡不想再做母親操控的玩物,母女之間,徹底鬧翻。

劉婉玉揮手就是一個巴掌,母女間二十九年的情分幾乎就此中斷。

不過,我們仍然感到詫異,劉婉玉雖然邊界感差、控制慾強,總是愛自作主張、忽略他人感受,但是她向來疼愛女兒、很少對承歡動手。

這一次,劉婉玉爲何當衆扇了女兒的耳光呢?

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面子。劉婉玉這一輩子,雖然生活困頓、過得清貧,但卻是個生來要強、死要面子的女人。

爲了女兒的這場訂婚宴,她把安徽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請到了上海,共同見證這場盛大的訂婚儀式。麥承歡當衆拒絕,就等於打了劉婉玉一記響亮的耳光。

她向來想要體面,卻以這樣的方式丟盡了面子。忍無可忍的劉婉玉纔會氣急敗壞、當衆扇了女兒一個耳光。

面子丟了,心態崩了——這固然是劉婉玉發怒的原因,但這遠遠不是故事的全部。

如果反覆品味麥承歡說的那段話,我們纔會發現麥媽媽當衆失態的真正原因。

麥承歡的話雖然很多,但是最具殺傷力的卻是這句,“您可能只想要一個乖順的洋娃娃,由您提着線操縱着,去完成您年輕時沒有完成的抱負。而我,而我麥承歡,我麥承歡如今再也不想做這個洋娃娃了。”

麥承歡剛剛說出口,劉婉玉立馬動了手。

這段話爲什麼讓劉婉玉瞬間破了防?因爲,麥承歡戳中了她的肺管子,道破了所有人都知道、卻不願意相信的真相——劉婉玉從來沒有把女兒當作獨立的個體,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劉婉玉對女兒所有的愛,不過是想借着女兒的名義,實現自己年輕時的抱負、彌補曾經的遺憾。

劉婉玉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年輕的時候有無數的夢想和抱負,但自己是天生的笨鳥,註定無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一旦夢想遙不可及,他們就在家庭的小窩裡下個蛋,指望着下一代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

只是,所有的子女,都不是工具,麥承歡不願意,你我也不願意。

本來,被騙到訂婚現場的麥承歡已經控制情緒、及時止損,但是劉婉玉寧願犧牲女兒幸福的裡子,也要顧及自己所謂的面子。

媽媽的自私,纔是麥承歡爆發的導火索。在訂婚宴前,劉婉玉曾對麥承歡說,“媽媽爲你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你好,爲了你幸福。”

所有劉婉玉式的父母,都會以愛的名義來傷害。他們口口聲聲爲你好,不過是對子女的催眠,是廉價的自我感動。

這場訂婚宴,對於麥承歡而言,最大的收穫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以前的她,承歡父母;今後的她,承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