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觀物之生寫生冊》: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

《觀物之生寫生冊》是明代畫家沈周晚年花鳥畫的集大成之作。

爲何而畫?

沈周一生很漫長,不做官,家庭富有,詩書畫方面的天賦還高,身邊的師友學生很多是當時一流人才,到了明中期,社會氛圍也相對寬容,沈周有一生的時間專門來研究詩書畫,特別是畫。很少有文人能有沈周這樣的條件。即便是宋徽宗這樣的皇帝,他的條件夠好吧,但是呢,就是因爲他是皇帝,他不能安安心心地搞創作,越安心搞創作,背後受到的指責就越多,沈周則不然。

我對石田先生感興趣,性情相投,羨慕他的人生,故而研究之、探索之、並與之對話。從他是詩書畫進入他的生生不已的世界,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至今他的藝術作品,還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命力,越走近他,越覺得石田先生越是有意思。

今天探索石田先生的《觀物之生寫生冊》,這是他晚年所作的花鳥畫的集大成之作。之所以說集大成,則是因爲有開創性。

文人山水畫,到元代才真正具規模。山水是屬於江湖的,與廟堂天生有隔。而宋代尚寫意,但宋代的文人距廟堂太近,是文人從政最好的朝代。而到了元朝,蒙古人得天下,持節的文人無處可去,那隻能遠遁江湖了,即便做元朝官的漢人,過得也不暢快,很喜歡親近山水,悠遊林泉,於是文人山水畫也得到極大地發展。轉而到了明朝,元代的文人山水滋養了整個的明朝文人,沈周就是其中一個。

沈周不是一個體制內的畫家,不必爲了“上頭”而畫,不必屈從政治,不必諂媚。沈周家底豐厚,無缺,不必爲了碎銀三兩或者黃金百兩而畫,不必曲心。那麼,沈周爲何而畫?

以畫觀物、以畫體道,以畫修身、以畫遊藝,以畫交友、以畫安仁。這是我列舉到的沈周的集中作畫方式。

《觀物之生寫生冊》正是以畫觀物,以畫體道也。

元代的文人山水之意,在沈周這裡,不僅僅在山水,而在花鳥畫中,也融入了元人的山水之意,把文人的生命精神、境界、道蘊融入了寫意花鳥畫裡,可稱之爲文人寫意花鳥畫,此《寫生冊》正是這個開拓性的代表作。從沈周到文徵明,從文徵明到陳淳,成就了大寫意花鳥的進路。

1 玉蘭

紙本淺設色 34.6×57.2cm

乾隆題畫詩

簇簇玉光蔚,菲菲蘭氣勻。

似中氣刻畫,淡處有精神。

磊落偏饒韻,芳華不藉春。

分明稱木筆,寫照傳他人。

觀物者,首先要有一顆活潑潑的心,對於畫家來講,就是有審美自覺。我們看到一棵玉蘭花開,或許僅僅是瞥一眼,然後匆匆而過。在一個擁有審美自覺的觀物者心眼裡,春天裡的第一眼玉蘭啊,怎麼能就此錯過。在瞥見的那一瞬間,心啊,一下子就興奮啦,活躍起來,情不自禁地被花兒吸引!那種春蘭的生生之氣息,生命的氣息,帶着春的消息,必然有所感應。

在易經鹹卦就是談感,“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我們從這一朵玉蘭中,看到了春之歡悅,畫者心之歡欣,靜默不動中蘊含着飛舞雀躍之意。

我們看紙條的延伸,一枝生一枝,往上延展,生生不已。這一枝玉蘭,春的消息,春的氣象,就此展開。

這一株玉蘭,有一種清美、清淡之意。這同時也是畫者人格的體現,照見自心。

在詩歌中,叫情景交融,託物言志是也。

這幅冊頁前頁有篆書題寫的“觀物之生”四個字,根據這幅畫題的書法特點,後世考證,是沈周好友李應禎所書。

觀物寫生,實際回答了開頭的提問,爲何而畫的問題。觀物,也是我們傳統的格物傳統。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以修身也。這是理學家的格物。畫家的格物,從物之形態,神態,意趣,氣息,到言志,寄託,體道,含道映物,這是一體之觀,全體之觀。

物與我,我與心,心與理,理與形,形與象,象與意,意與道,道與物,生生不已,與萬物共鳴,乘物遊心也。

而呈現出這一副畫作,安靜平和,淡然清源,意態豐滿。寫生,創生也,至今猶生也。

2 蝴蝶花

紙本水墨 34.8×56.9cm

乾隆題畫詩

天公賦物本無名,誰其名者應非本。

於非本里爭是非,多見其爲失之遠。

翩翾老蝶翩翾花,即一即二胥名加。

謂花非蝶寧非也,曰蝶是花詎是耶?

娟娟者花舒舒草,露熊風姿聊自好。

漆園更與宋大夫,兩不知兮堪絕倒。

沈周說過“寫生之法,貴在意到情適,非拘於形似之間者。”

那麼多花,爲什麼畫了玉蘭,或者這朵蝴蝶花?花是美,是氣之交感。所感者,莊周也,莊周夢蝶之當下也。

一幅畫,也是一個夢境,一個詩意的夢境。

寫詩會用典,繪畫也常用典,毫不刻意的用典,自然而然地,莊生夢蝶就出來了。

我們觀此一畫,會於莊周,會於石田先生,我們共會於此,這是屬於中國人的詩心,中國人的極致浪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 萱

紙本水墨 34.3×58.1cm

乾隆題畫詩

葉綠與花黃,無情自在芳。

持將贈屈子,今是不能忘。

三國文學家嵇康《養生論》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畫萱草花,取其忘憂之意也。

唐白居易詩《酬夢得比萱草見贈》雲:“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宋代向子諲的《鷓鴣天》詞雲:“葵花向日枝枝似,萱草忘憂日日長。”

對忘憂草的書寫,也成了一個傳統。世人多憂?何以忘憂?這是千古追問。到現在我們還在問?

唐孟浩然詩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寸草即指萱草。唐代以後視萱草爲母親花。元代王冕《偶書》雲:“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爲母壽,所喜無喧譁。”

孝順好父母,養育好兒女,在中國人的眼裡,便可無憂。

沈周一生,侍奉母親,不離左右,以至終老。

4 荷花與蹲蛙

紙本水墨 34.7×57.9cm

乾隆題畫詩

卉中君子號雖同,淡白應知勝豔紅。

水鏡當前難辨色,只饒香氣噴翁濛。

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而荷葉上的青蛙,眼神透亮,躍然天趣。

5 蒲桃

紙本設色 34.8×50.9cm

乾隆題畫詩

蜿蜒雲中龍,綴珠如活汞。

自是九天漿,謬曰大宛種。

囫圇內外融,不可覓其空。

何須詡絕域,徒致聽睹悚。

宜作念珠觀,五蘊淨心孔。

此是日觀法,石田肖生動。

葡萄晶瑩透亮。超市很常見,我們經常吃,習以爲常了。葡萄的寓意,其實就是蒙塵的明珠,常見而不疑的明珠。

宋代的柴陵鬱禪師寫過一首偈子: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而今塵盡光生,照破青山萬朵。

我們每個人都有明珠一顆,是上天賦予我們的(天命之謂性)。

如何不讓明珠蒙塵,能大放光華,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幾十年後的徐青藤也愛畫葡萄,未嘗不是受到沈周的啓發,他有一首題畫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青藤詩裡多有憤慨與不平。

而沈周的畫裡,平淡,沖和,和光同塵。蒙塵明珠,自明即可。

6 雁來紅

紙本水墨 34.8×52.8cm

乾隆題畫詩

點綴山根與水涯,雁來時節發芳華。

非英灼灼寧非卉,是葉飄飄都是花。

十樣錦鋪勝西地,一竿竹倚出東家。

傷人莫訝輕窺宋,還笑悲秋憤自嗟。

雁來紅,可能就是紅米莧,即便不是,也是同科,可入藥。雁來紅,它還有幾個小名“老來少”、“老少年”、“老來紅”。每到大雁南飛的秋天,葉子開始變得越來越紅。

雁來紅,夕陽紅也。人老了,心卻越發天真,有熱情。《觀物之生寫生冊》是石田先生晚歲所畫,取此意,不言而名。不服老,不怕老,保持生生之意趣。

這是齊白石畫的雁來紅。齊白石老人特別喜歡畫雁來紅,也是不服老,不怕老,老來童真滿滿。衰年變法的齊白石,書寫着不老神話。

7 雞冠花

紙本水墨 34.7×56.3cm

乾隆題畫詩

萼不全異花,品命卻同譜。

層疊芳穗纈,昂藏絳冠吐。

喈喈雖未鳴,六義懷風雨。

雄雞一鳴天下曉!枝條向上彎曲,昂揚向上的氣息,蘊含其中。

花冠渾然一體,元氣滿滿!

8 菊

紙本水墨 34.7×55.1cm

乾隆題畫詩

不礙芳華,瀟灑無雙。

節概清高,千秋知己。

誰是歷數,惟屈與陶。

菊,畫中隱逸者也!

石田先生自比也。

9 蟹與蝦

紙本水墨 34.8×57cm

乾隆題畫詩

款識一:

賦形造物信多奇,分類屬乾又象離。

敵虎從來誇郭索,夾蛇終得濟波斯。

無腸應識於中直,有骨惟看向表披。

逮詡金膏玉脂日,可懷江淨月明時。

畫圖以外能說偈,樽俎之間別系思。

不戒十門分進饌,徒稱置箸亦何爲?

款識二:

蝦遊海躍沙稱玉,德號季遐腸腦直。

屬腳鉗八叉紅殼,如琥珀青甲變。

蘆葭獻庭見說援,耳爲杯或出南巴。

試看啓南數筆寫,何異慈明一棒弩,

白石先生應該是石田先生的死忠粉。《觀物之生寫生冊》白石先生沒有看過,我不信也!

一個跳着走,一個橫着行,走的都是非主流!

10 蠣房與蛤

紙本水墨 34.7×50.9cm

乾隆題畫詩

蠣房堅似石,附積或如山。

閉口深藏計,自固計圖安。

以其有可欲,錐刀終致錯。

佐飯解朵頤,醒酒回放顏。

詩實堯臣好,寓意別有道。

蛤的特點就是常閉口,默而識之,是生命的默化。

11 蝤蛑

紙本水墨 34.9×56.2cm

乾隆題畫詩

蟹種十二,蝤蛑居首。

或曰撥棹,水中善走。

既入畫譜,亦列食單。

嘉賓宴集,一具專盤。

鶻爲突眼,蜩爲俯腹。

嶇似其腦,鱟如其足。

萬類憑生,不齊之齊。

加恩處士,是曰滑稽。

石田先生生長在長洲陽澄湖邊,不說了,都是口水啊!或許是和蘇軾一樣的吃貨!

12 白鴿

紙本淺設色 34.8×50.9cm

乾隆題畫詩

鶴之馴者常近人,或其煮之羣譏誚。

鴿之馴者亦近人,孰不烹之供勸釂。

一例羽族清俗異,況入淹寒佐鉶筆。

何不飛去保爾生,小弗忍其爲樑稻。

這是命運之思,動物的馴化,人呢?是入世還是出世?莊子給出的答案是“間世”。沈周一生,隱居在蘇州,並沒有隱居山林,出離世外。而是和光同塵,結廬在人境,藏於鬧市。

13 雞

紙本水墨 34.8×53.8cm

乾隆題畫詩

五德韓詩載,三編史記稱。

銜珠佔瑞兆,逄玉葉休徵。

立若矜雄峙,聞嘗念夙興。

花冠原自好,芥羽詎相應。

士雅中宵舞,安東三雀登。

昂然圖畫裡,似伴徑山僧。

觀物之生,這裡有生命,生存,生機之意。雞,作爲人的食物,帶給人的美味,給人的生存帶來滿足和快樂。而這是一隻母雞,她可能還孵育一些小雞,她也有生命,也要生存,也要養育後代。雞的生存困境,值得我們人類深思。沈周此觀,有憐憫之心,是大觀之心。

14 鴨

紙本水墨 34.6×53.2cm

乾隆題畫詩

浮波不殊野鶩,登陸復伴家雞。

水暖春江如也,城墮吳地悽兮。

巨山已誇淹博,甫裡誠蓋滑稽。

獨立那須畏華,九思漫擬集鵜。

雞鴨都有同樣的命運。春江水暖鴨先知,鴨也有他的生命世界。

15 貓

紙本淺設色 34.8×54.5cm

乾隆題畫詩

《左傳》稱六畜,訖未其名廁,君子有事迎,卻實見《禮記》。《禮記》義何宗?食鼠佐農功,張湯雖老吏,薫穴終難空。難空冀北羣,飛兔與騏麟,不如跛之技,寸長尺短分。短分蘇氏罵,捕雞則堪訝。二徐記細故,亦何關治化。

這個喵兒,一團元氣,滿滿當當。

貓啊,與人不即不離,無慾無求,最是獨立。

混元一太極也!

16 驢

紙本水墨 34.7×55.4cm

乾隆題畫詩

吁嗟乎!驢不見六經之中,間出漢晉之書,題面學鳴,頹蕩已甚,豈知名教之樂非虛?旅食京華,灞橋風雪,斯則詩人所以愛諸異哉!石田淡墨閒掃,而長耳四蹄之形神畢肖無餘,是忘筌也,是契也,豈類乎?刻楮者之分流。丙戌仲春,上澣。御題。

啊!驢這種動物在六經中並未出現,只是偶爾在漢晉的書籍中有所提及,它們模仿着鳴叫,行爲放蕩不羈,哪裡知道名教的樂趣並非虛妄呢?當我旅居京城,看到灞橋的風雪,我才明白詩人們爲何如此喜愛這異樣的生物!用淡淡的墨色隨意地描繪,驢那長長的耳朵和四隻蹄子的形態與神韻都栩栩如生,彷彿躍然紙上。這是忘卻了形式,達到了心靈的契合,哪裡像是那些刻板的模仿者所能比擬的呢?丙戌年的仲春時節,上旬。這是御筆親題的。

倔驢,倔驢,永遠地不合時宜,永遠地特立獨行!上有特立獨臥的貓,此有特立獨行的驢。

我於蠢動兼生植。

弄筆還能竊化機。

明日小窗孤坐處。

春風滿面此心微。

戲筆。此冊隨物賦形。聊自適閒居飽食之興。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弘治甲寅(1494)。沈周題。

我對動物和植物都懷着深厚的情感。揮筆作畫時,我很自然地能巧妙地捕捉它們的生機與活力。天朗氣清,我獨自坐在小窗前,春風拂面,內心將充滿微妙的喜悅。這只是我隨手戲作的畫作。這本畫冊是隨物賦形,隨意而作,只是爲了滿足我閒居時飽食之餘的興致。如果要以畫來尋求我,那麼我的用心則是在繪畫之外的地方。

這是沈周在弘治甲寅年(1494年)的題詞。

此一冊,讓我愛上了寫意花鳥畫,沖淡平和,神意率性之作也。觀物感興,即興直心而作。直心是德,直心而作,故能含道映物,氣韻生動也。花鳥畫中,含山水悠遊之意,美哉!妙哉!

此一文,也是即興書寫,寫到哪裡是哪裡。這一晚上,靜坐桌前,對着電腦,悠遊於石田先生的寫生冊,或快或慢地敲打着文字,涓涓從指端流出,很是美妙。手機端的朋友,若讀到此文,是否也有意外之樂,即興之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