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光專欄-大漲後轉震盪整理 聚焦個股表現

整體來看,未來幾周受到年底假期影響,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將出現較大的波動,而9月以來初領人數穩定,但續領人數攀升,反映企業招募活動放緩,失業人口不易找到新工作,因此後續續領人數仍可能在初領人數不增加的情況下持續上升。

近期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已由9月初的165.8萬人升高至最近一週的184萬人,就業市場呈現降溫態勢,降低聯準會再度升息的必要性。聯準會11月FOMC連續第二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但由於美國經濟依舊穩健,談話內容仍保留未來升息的可能性,能源價格、消費動能將是決定後續聯準會是否再升息1碼的關鍵,不過最近國際油價明顯回檔,以布蘭特原油爲例,已由先前90美元以上高位,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水準。

本波以來外資買超逾2,000億元,推升臺股一度創下今年收盤新高,這次外資大買臺股,大致可歸納幾點原因:1.先前對臺灣AI相關供應鏈的佈局相對保守,主因低估伺服器、NB/PC、手機未來在AI帶動下的發展空間,加上北美四大CSP業者對於明年的資本支出展望給出正面訊號;2.上市櫃企業第三季獲利逾9,100億元,大幅優於市場預期;3.先前美元匯率快速走弱;4.外資先前借券數量不少,軋借券、軋空手。

只是這波指數從低點上來,已經上漲超過1,300點,難免有解套、獲利了結賣壓,接下來行情可能偏橫盤震盪整理,個股表現爲主,建議「指數放兩旁,選股擺中間」,選股以科技、半導體爲主軸,尤其是上游的矽智財、IC設計、晶圓代工、記憶體等AI相關族羣,傳產則可留意汽車及零組件,奧運概念如紡織、球鞋等。

基本面方面,由於庫存調整已經陸續到位,終端也有庫存回補情況,整體消費性電子逐漸走出谷底,不過景氣依舊較爲不明,業者庫存建立相當謹慎,多以低庫存、急單因應需求,加上時序已過了傳統旺季備貨行情,後續觀察農曆春節前後需求情況。AI方面,特斯拉的超級電腦Dojo、Google、微軟、Meta、亞馬遜等企業,爲了提升AI效能並降低成本,皆積極自研符合自身需求的晶片開發,加上CSP業者對明年的資本支出成長,市場焦點移轉至ASIC相關,可持續留意國內的矽智財業者。

其次,美國基建法案及中美貿易戰後潔淨網路需求增溫,有利臺灣重電、網通相關廠商持續爭取訂單。此外,在各國政策推動及補助下,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上看1,484萬臺,年增幅41%,預估2025年將超過2,600萬臺,充電椿2020~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亦高達25.6%,產業成長趨勢明確。美國產險公司擴大采用副廠件賠付,帶動AM滲透率提升,亦有利臺廠相關供應鏈。

另外,成衣製鞋族羣,品牌廠庫存調整已逐漸回到較正常水位,有助供應鏈營運逐漸回溫,加上明年巴黎奧運題材,營運將逐漸自谷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