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生小孩不是開關,曾關上要再打開不容易
▲生育率低是當今許多東亞國家所面臨的問題,部份國家甚至面臨人口高齡化、少子化所造成的勞動力短缺衝擊。(圖/Pixabay)
臺灣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媒體談過不少,不如看看隔壁鄰居現狀。一個是在這問題上跑得比我們快的日本,一個是在我們身後的大陸。誰也笑不了誰,卻可能同病不相憐。
2017年日本出生94.1萬人,是自1899年有統計以來最少的一年,全年死亡134.4萬人,爲二戰後最多的一年;全年人口自然減少40.3萬人,爲有統計以來減少最多的一年;而且日本已連續11年死亡人數高於新生人口。
現狀是過去的結果,也是未來的成因。製造小孩靠爸媽,常態下得靠婚姻,然2017年日本全年結婚60.7萬對,也是二戰後最少,如此看來事情就更大了。
再來看中國大陸。2016年是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實施的第一年,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比前一年增加131萬人,但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卻不增反減。過去長期想生但國家禁止生二胎的「堆積效應」,在政策放開頭兩年,竟已大部分釋出。未來的增長率難以樂觀。
這裡當然還包括大陸18到44歲青年人口持續降低,預估5年間要減少3,000多萬人。而城市化政策加大力度,也造成生育率降低。因爲過去本就是農村對人口貢獻較高。
最後當然是意願問題。年輕夫婦(尤其職業婦女)覺得扶養孩子成本太高(包含產後的隱性就業歧視成本),生不起、養不起,或者主觀不樂見自己的生活被更多孩子拖累,當然就不會願意「配合國家政策」積極生。這不單是東亞國家的問題,而是進入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的普世問題。
所以中國社會只能眼睜睜看着老齡化比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繼續升到2017年的17.3%。畢竟生小孩不是開關,隨着國家逐步現代化腳步,曾經關上的,要再打開並不容易。
而日本這領頭羊,還多了一個從「草食男」到「無性症候羣」的社會心理因素。臺灣「護家盟」之類的團體總覺得同性戀增多或適法化是傳統婚育大敵,其實滿街、滿屏幕的性內容氾濫,催生出年輕一代異性戀者在隨手可得的「性代替」下,真實生活開始出現「戀愛障礙」與「性退縮」,或許這纔是傳統婚育不容忽視的隱形殺手。
好文推薦
陳樂融/從「北京歡迎你」到「北京先挑你」
陳樂融/我拍故我在 自拍有病嗎?
●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及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